资料简介
21 《孟子》二章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3.文章以朗读为主,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论点,然后分析文章的构思,最后再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课文背诵。
4.体会孟子主张的民本思想及忧患意识的社会意义,从而加深个人的道德修养。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初步把握《孟子》散文的特色。
第一课时 富贵不能淫
一、新课导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说出这种铿锵誓言的即是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孟子的学说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有他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取信于民”的政治主张,“逆境出人才”的成才观,至今仍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就走近孟子,走近被称为“四书”之一的《孟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注意: 断句、正音)
2.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重点文言字词:女、丈夫、戒、淫、命、顺、正、独、行
重点语句翻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
1.小组代表展示。(形式:以学生为主解答,老师适时更正)
2.老师提出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作答。
3.学生结合所讲再次翻译文章。
四、课文讲解
小组合作探究:
1.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形象吗?
交流、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文中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交流、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交流、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4.今天我们还需要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吗?
交流、明确: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五、文章的写作特色
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六、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学生分小组讨论: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富贵不能淫
重点字词:女、丈夫、戒、淫、命、顺、正、独、行
重点语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