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心情,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
2、在活动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3、欣赏《欢乐的牧童》,能够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解决附点节奏处的演唱;能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式、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计算机、图形谱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1、3、5的柯尔文手势吗?跟着陈老师一起来做一做、唱一唱。
2.师:5的上面是哪个音符呢?将5往上轻轻的一拉,就变成了6!我们连起来唱一唱。
师将1、3、6连起来唱一唱,生跟唱(师生边唱边比划)
3、师:现在我们将6降低一个八度,变成了低音6,像在爬高山一样,我们连起来唱一唱。(师带领生唱6、1、3、6)
4、师:6、1、3三个神奇的音符组合在一起能谱出许多旋律,不信,你们听!(师弹奏两段不同情绪的乐句,师唱)
提问: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生:
5、师:作曲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喜欢用这三个音为主要音符创编旋律,我们来看看这首由作曲家石夫改编的新疆民歌。(出示歌谱)
6、师:陈老师唱旋律,同学们能随着老师一起来找一找6、1、3这三个音符吗?
师:老师加入伴奏再来为大家唱一遍,同学们可以随着老师默唱。
7、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三个音符确实出现的非常多!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用“a”来轻声的哼唱这段旋律。注意陈老师的要求,轻声唱,多用耳朵去聆听。
二、学唱
1、师:这么优美的旋律会是在歌唱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初听《牧童之歌》)
师:谁为大家讲一讲你听到了些什么?
生回答
师按节奏读一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随着老师轻声地读一读这美丽的景色,可以为老师打拍子吗?(师示范)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师:我们一起随着这美妙的音乐来唱一唱吧!我们先将速度放慢唱一唱。(师生演唱)
3、师:老师听到有一部分同学唱的不错,但是有一部分同学还不熟悉,我们就再来帮一帮他们,再来唱一遍,好吗?(师伴奏,生演唱)
4、师:同学们在演唱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哪里唱的有点累啊?
生:
师:陈老师唱的时候觉得“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唱起来有点累。(师示范)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又好听又轻松,你们来听一听,陈老师多加了两个字,而且唱的很快很轻,你们能听出来吗?(师唱)
生:
师:(出示ppt)在“鞭”后面加入了“儿”,在“滩”后面加入了语气词“呀”,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试一试。(师生清唱,师指挥)
师:你们注意是在哪里进行换气的?(师示范)
生:
师:那下面的连线还需要吗?
生:不需要了。
师:那你们觉得怎样唱的能好听些呢?(师示范)因为加入的字都在弱拍上,所以要唱的轻一些,请同学们按照陈老师刚刚提出的要求来试一试。
生演唱(师指挥)再随钢琴单独演唱。
你们看看,歌曲中出现了之前我们教过的八度音吗?
生:
师:我们演唱的时候觉得要爬到山顶,不能爬在半山腰上了,这样音就不准了。我们来试一试。
师:很好,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将歌曲完整的唱一唱。(师伴奏)
5、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美丽的新疆有许多能歌善舞的少数名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等,哈萨克族的代表性乐器是手鼓(师做表演手势),老师邀请了一位新疆的鼓王来为大家表演,大家欢迎!(播放手鼓视频)
6、师:不愧是鼓王,表演的太精彩了!老师没有手鼓,但是有铃鼓,如果让你做一回哈萨克族的鼓手,你觉得在哪里加入手鼓为歌曲伴奏,比较好呢?如果像刚刚看到的这首歌曲一直在敲击手鼓,适合这首歌曲吗?那你觉得在哪里为歌曲点缀一下呢?
生:
师:(出示ppt师边唱边打拍子)就是在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小节敲击三下手鼓。大家能为陈老师的演唱来伴奏吗?
生伴奏
师:同学们伴奏的很准确,我们试着为自己的演唱伴奏,可以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生清唱并伴奏)
师:加入音乐来试一试,可以吗?注意音乐的速度加快了!(师生随音乐边唱边伴奏)
师:新疆人喜欢骑马,什么节奏能表现马儿飞快的马蹄声呢?马蹄声非常的紧凑,看看我们的谱子,应该在哪里加入呢?
生:(嘀嗒嘀嗒)
师:我们就用双响筒一起来试一试。(生边唱边模仿敲双响筒)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铃鼓,还有双响筒,有哪些同学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精彩表演?其他同学也不要闲着,我们可以用手势来模仿!(师生清唱)
师:加入音乐可以吗?(播放音乐,师生随音乐加入打击乐器)
师评价学生表现后,再邀请学生表演
三、拓展
1、师:这首歌曲伴随了一代代的小牧童成长,这美妙的旋律吸引了一位作曲家——黄虎威,为我们创作了一首钢琴曲,在其中会听到我们熟悉的牧童旋律,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播放《欢乐的牧童》)
2、师:我们熟悉的牧童旋律出现了几次?刚开始出现了吗?出现了几次?然后呢?最后呢?
生:
师: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师:共分为三部分, A段为我们熟悉的牧童旋律,并且出现了两遍,B段进行了新的旋律,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再现,称为A’。因此我们将这首乐曲的结构分为ABA’。(出示ppt)
师:A与A’都是牧童旋律,但是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来分别感受一下。(生聆听A与A’)
生:
师:A段的音区高,A’的音区降低了。整首乐曲的情绪都是怎样的?都是在描写牧童,如果让你为这首乐曲的名字取个名字,叫什么呢?
4、师: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欢乐的牧童》,听到我们的牧童旋律时,同学们随着一起来唱一唱,好吗?(播放乐曲)
四、总结
师:新疆真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游览游览。瞧,小牧童邀请我们一起去大草原骑马呢,一起去吧!(播放《牧童之歌》师生共唱)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导学生了解旧社会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花季雨季》。
教学重点:能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故乡的月亮》。
教学难点:旋律变奏
教学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小诗,一起来读一读。(背景乐《花季雨季》)
2、生读《花季雨季》歌词。
3、简介剧情
师:《花季雨季》是一部电影,它以深圳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背景,揭示出一条生活哲理:要想做生活的主人、强者,首先必须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把握自己。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花季雨季》。
二、学唱《花季雨季》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划拍复听,并分段
3、用lu跟琴哼鸣旋律
4、用张口默唱的形式跟范唱自学
5、分句跟琴学唱歌词。
6、完整跟琴唱。
三、歌曲处理
1、讨论:这首歌曲在哪些地方加上力度记号可以更细腻地表达歌曲丰富的情感。
2、在教师指导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导入: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 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
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一首叙事歌曲,由管桦作词、翟希贤作曲。它发表于1958年,1980年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叙事歌曲是叙述故事的歌曲,通常以叙述为主,即用第三人称来讲故事,但也有用第一人称来代替歌中人物讲话的。
3、教师将第一乐段前两个乐句的旋律及歌词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随琴轻声唱一唱。
再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给了自己什么感受?
4、听第二乐段,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5、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听音乐下课
《井冈山下种南瓜》
教学目标:
熟悉乐曲,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 根据乐曲创编舞蹈动作,集体合作表演中南瓜。 在表演中乐于与同伴配合,体验分角色扮演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及MP3、教学挂图、 南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南瓜图片,语言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长着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南瓜怎这样种出来的吗?
二、教师播放音乐,青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图片,讲述歌曲情境。 ——出示图片:
看。这里有一群小朋友正在准备在井冈山下种南瓜呢!让我们来看看种植不够需要哪些东西?听一听他是怎样种南瓜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乐曲,自由为乐曲进行伴奏。 教师:这首歌真好听,让我们再听一遍,青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可以拍手,踮脚或轻拍桌子。 三、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和幼儿用书提示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自由创编动作。 教师:我们也来学学他种南瓜的样子吧。
——幼儿跟着教师的歌声逐句创编动作加入歌曲旋律中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自己编出了好看的味道,让我们一起跟着歌曲跳一跳吧。 四、通过游戏,幼儿尝试分角色进行舞蹈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种南瓜的游戏,青泥找到两个好朋友,一个做南瓜籽,两个做种南瓜的人,我来做阳光和雨露,我们一起来听音乐表演中南瓜。
——幼儿舞蹈,对不熟悉动作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动作示范,、指图等方式加以提 醒。
——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