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小猴子下山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小猴子下山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本课设计力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结合本文特点采用教师导学——分组探究——自主汇报——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紧紧围绕学习生字、积累语言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借助多媒体、课文插图、学生表演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结合插图简单讲故事。 (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小猴子图片,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瞧,有一只小猴子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快跟他打个招呼! 2.板书“小猴子”,引问:我们今天要学习关于小猴子的什么故事呢?继续板书“下山”。 3.教师引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1.学生纷纷与小猴子打招呼。(小猴子顽皮可爱,惹人喜欢。) 2.交流:这是一篇关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3.齐读课题,提出疑问。(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小猴子下山有什么收获?小猴子最后怎样回家的?) 1.看谁写得多! 写出带有“犭”的汉字:(  )、(  )、(  )、(  )。这些汉字都与(  )有关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2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同学互相学习字词:把认为难认和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中圈出来,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正音,区分易错字与易混淆字。 ①教师指导区别本课动词:教师做动作,学生猜生字并举字卡。 ②导学:请你找找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语。 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学生读生字、组词。 (2)同桌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自由读课文,根据注音读通句子。 2.分组交流、汇报。 (1)分组朗读新学的生字、词。如,“非常”的“常”字是翘舌音,“满”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多音字“空”的读法。 (2)分类学习本课动词。 ①运用归类法学习带有“扌”的汉字:扛、扔、摘、捧、抱。学生根据教师动作举起相应字卡。 ②学生汇报:掰、蹦、追。分别进行动作表演,并讲讲意思。 3.学生看老师范写,然后自己在本子上对照书写,并分享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的心得。如,“块”和“往”左小右大,“非”字两竖一短一长,“进”的“辶”是三笔。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空 3.组字并组词。 扌 乃  (  )(  ) 奉  (  )(  ) 工  (  )(  ) 包  (  )(  ) 4.和同学玩猜字游戏。 规则:一人做动作,一人来猜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用时:17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做游戏巩固生字。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指导书写。 (1)教师点拨左右结构的字:“块”和“往”。 (2)教师指导找“瓜”“非”“常”“空”等字的关键笔画。 (3)巡视并纠正学生的书写。 1.结合课件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学生抽字认读,小组比赛。 2. 学生自主观察本课会写的生字,选择一个喜欢的字尝试书写,同桌对照,提出建议。 (1)学生观察发现“块、往”左小右大。 (2)学生同桌交流关键笔画:“瓜”字第三笔的竖提;“非”字的两竖;“常”字和“空”字的最后一笔。 (3)学生根据交流与发现再次书写对照。 5.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蹦 ②掰 ③追 ④进 ⑤抱 ⑥扛 (  )开  (  )跳 (  )赶  (  )起 拥(  )  走(  ) 四、细读文本,理清脉络(用时:6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找到相关的词语画一画。 2.教师导学:小猴子最后是怎样回家的? 1.学生组内读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 先后到的地方有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做的事情是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 2.学生汇报小猴子两手空空回了家,体会小猴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一心一意。 6.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小猴子下山路线图。 玉米地—(  )——(  )—— (  ) ——空手回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用时:6分钟) 1.听写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2.回顾课文内容点拨:小猴子先后扔了哪些东西? 3.引学:小猴子弄丢了手里的东西,还弄丢了“猴”字中间的一小竖,跟老师写字。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回顾课文内容。(小猴子掰玉米又扔了玉米,摘了桃子又扔了桃子,摘了西瓜又扔了西瓜,追兔子没追上,空手回家了。) 3.发现“猴”字中间没有竖,随老师书写课题。 7.小猴子先后扔了哪些东西? (  )——(  )——(  ) ——(   ) 二、再读课文,积累词语(用时:24分钟)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导借助课文插图描述小猴子在哪里做什么。 (2)引问:小猴子掰的玉米什么样?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3)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又大又多”的意思。 (4)引导学生尝试说话练习。 2.学习第2自然段,积累“又大又红”和动词。 (1)教师引导学生读文。 (2)课件出示蛋糕、跳绳、大树等事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又~又~”式的词语。 (3)引导学生发现动词,表演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积累词语。 (1)教师引问:小猴子又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2)课件出示扩词训练。引导学生扩词、造句。 (3)引导学生结合动词,表演朗读。 4.指名读第4、5自然段。 (1)引导学生体会“蹦蹦跳跳”和“可爱”两个词语。 (2)引导学生自主说出小猴子最后的结果。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猴子回家后的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课文。 1.学习说完整话,积累“又大又多”等词语。 (1)自由读第一节,根据插图说话。(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玉米。) (2)学生发现“又大又多”,扩充词组。(又大又多的玉米、苹果、茄子、黄瓜。) (3)学生通过读文想象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 (4)仿说一段话,运用上“又大又多”。 2.反复朗读课文,突出“又大又红”。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文边画出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又大又红的桃子)结合图片,扩词(又香又甜、又细又长……)。 (2)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动词。(扛、扔、摘) (3)学生通过自己读、同桌互读、表演朗读,读出故事的趣味性。 3.抓住重点词,感受小猴子见异思迁。 (1)学生边读文边圈画出小猴子所见。(又大又圆的西瓜)扩词(又大又圆的苹果、又大又圆的气球)。 (2)学生结合课件扩词并造句。互相纠正,完善。 (3)同桌合作,一人表演,一人朗读,全班展示,尝试背诵。 4.分组学习。 (1)学生自由读文,找到描写小兔子的样子的词语。尝试用“蹦蹦跳跳”和“可爱”造句。 (2)学生通过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猜想故事结果。 (3)学生带着失落、悲伤的心情读全文。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玉米 (   )桃子 (   )西瓜 (   )兔子 9.看谁填得多。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10.选字造句。 (1)教师节那天,我手(  )鲜花,献给老师。 (2)爷爷(  )着锄头去铲地。 (3)小弟弟把香蕉皮(  )进垃圾桶里。 三、回顾全文,质疑探究(用时:10分钟) 1.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吗? 2.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3.教师引学:看插图讲故事。 1.学生交流,各抒己见。(小猴子见异思迁,做事不能一心一意。) 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小猴子说出心里话。 3.同桌说一说:如果小猴子再次下山,他会怎么办? 11.学了课文,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