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语文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语文书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呢?是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4.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实践操作,动手测量数学书。1.建立“1毫米”的表象。(1)指导学生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是多长。(2)引导学生用教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3)引导学生测量时引出毫米。2.探讨“1毫米”有多长。(1)学生汇报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2)课件展示: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到“毫米”作单位?老师总结:长度或厚度为1毫米的物体有很多,如身份证的厚度、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3.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三、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其它学具的长度。(1)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的结果。(2)总结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2.做一做教材第22页第1、2题。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五、教学板书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