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放大镜下的生物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五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放大镜的基本组成结构;2、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知道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更多细节。科学探究1、通过用不同倍数放大镜观察物体,初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2、通过动手组合放大镜,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科学态度1、愿意交流与合作,形成集体的观点。2、对自然界中一些微小事物产生浓厚兴趣。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难点能正确组合放大镜,并观察物体细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课前问答。1、思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19年年末,有一种能引起人感染肺炎的病毒叫什么吗?(新型冠状病毒。)出示图片生活中,我们能用肉眼观察得到这种病毒吗?(不能,需要借助工具观察。)二、问题引入。1、出示情景图,在草地里有两个小朋友在观察东西,引出疑问问题1: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她们在草地里观察动植物。)问题2:你知道小女孩手中拿着的是什么工具吗?(小女孩手中拿着的是放大镜。)问题3:怎样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更多的细节呢?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放大镜这个观察工具产生兴趣。 放大镜我们都见过,甚至有些同学还使用过,那么你会使用放大镜正确观察物体吗?放大镜下的物体又会变成什么样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放大镜下的生物》。(板书:放大镜下的生物)讲授新课一、活动一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1、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出示放大镜的图片)2、思考:观察放大镜,说说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出示放大镜图片(放大镜由镜框、镜片和镜柄组成)3、思考:应该怎样正确的使用放大镜呢?(观看小视频)4、总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方法一:目静、镜动、物静。方法二:目静、镜静、物动。5、思考:使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七星瓢虫,会有哪些不同?(出示图片)6、同学们小组合作,使用不同倍数放大镜观察七星瓢虫。7、交流:A、我发现放大镜的倍数越大,图像就被放得越大,但观察到物体的范围变小了。B、我还发现放大镜的倍数越大,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很多细节,而且还很清晰。8、总结:放大镜的倍数越大,我们就可以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9、思考:如果想看到更细微的结构,有什么办法?(可以尝试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出示图片二、活动二还能放得更大吗观察放大镜观看小视频总结交流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表啊认识放大镜的基本结构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交流,知道放大镜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体细节越多,越清晰 1、思考: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否提高放大倍数?(出示图片)2、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一下。3、探究实验:探究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否提高倍数。实验器材:两个相同倍数的放大镜、实验观察物等。实验步骤:(1)、一只手拿着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保持不动。(2)、另一只手拿另一个放大镜,上下移动。(3)、通过移动其中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图像。4、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5、交流:A、我观察到图像缩小了,有些看不清。B、我观察到图像被放大了,而且细节更清晰了。6、得出结论:只要找好距离,组合放大镜可以将图像放得更大更清晰。7、思考:组合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也能得到同样效果吗?思考交流动手实验交流思考通过动手实验制作,分析交流,知道组合放大镜可以提高放大倍数。课堂练习简答题。请简单说一下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答:有两种观察方法。方法一是眼睛和物体保持不动,移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方法二是眼睛和放大镜保持不动,移动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来观察物体。)拓展提高各类放大镜。(出示埃各种各样的放大镜)课堂小结1、放大镜的倍数越大,观察到的图像就越大,观察到的细节越多,而且更清晰。 2、组合放大镜,找到合适的距离,可以提高放大倍数。板书放大镜下的生物放大镜倍数越大,观察得越清晰。组合放大镜可以提高放大倍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