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标要求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的重要变化2.了解这一时期“西学东渐”的进程及影响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的发展
2.经济发展的局限(1)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据图指出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状况。提示新型农作物广泛种植,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结论要语辨一辨(1)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2)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朝后期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但只出现在江南地区个别部门。(√)(3)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更有促进小商品生产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作用。(√)(4)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中国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促成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提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没有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二、明至清中叶的文化(一)思想领域1.陆王心学(1)兴起: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2)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3)评价: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具有思想解放倾向及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冲击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被称为“异端”思想家(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①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②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还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文学和艺术领域1.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成就(1)小说
(2)戏曲①传奇: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②昆曲: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③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三)科技领域1.传统科技成果(1)重要科技著作特别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①代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②特点: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西学东渐(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3)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4)贡献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四子目的“历史纵横”,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什么特点?提示总结性巨著,集大成之作;虽无突破、创新,但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结论要语辨一辨(1)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跳出了儒家传统思想范畴。(×)提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范畴。(3)明清小说具有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特点。(√)(4)明清时期中国仍属于传统科技,西方已是近代科技,中国渐趋落后于西方。(√)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情境探究]视角1明清农业的新现象材料明清农业与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就。明朝时期,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蔬菜、果木等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提示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高产作物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
视角2明清商业的新发展材料明清时期,城市商业更加成熟,如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内店铺林立,行业众多,还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如米市、猪市、花市、煤市、缸瓦市等等。清朝时,北京商业更是超过明朝。除了北京之外,当时全国有“四大名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这几个地方,商贾辐辏,交易兴旺。——摘编自徐康宁等《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成就。提示商业的行业类别增多,市场增多;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市镇经济繁荣;出现会馆及商帮;票号出现。
[方法突破]1.明清时期制约新型经营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等空前繁荣,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已经朝着开放型转变。在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2)阶级: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导致传统观念变化,很多人弃农从商。(3)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了冲击,开始转型;人们的传统价值理念也悄然变化;文艺作品出现世俗化倾向。
[应用体验]【例1】明初,长途贩运贸易主要是官僚、地主所需的奢侈品和土特产,以及百姓所需的盐、铁等必需品。明中叶后,长途贩运转变为以粮食、棉花、棉布、丝织品、铁器、瓷器、纸张、茶叶、木材、蔗糖等民生用品为主。这一变化得益于(A)A.地域间的产业分化B.抑商政策的松动C.农业生产水平提高D.海禁政策的调整解析材料中民生用品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说明明朝地域间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存在不同种类和特色,这就是地域间的产业分化,故选A项;明朝的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农业生产存在地域差异,排除C项;国内范围的长途贩运与海禁政策无关,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据此可知,明清时期(C)A.坊市界限开始打破B.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工商食官制度已打破解析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经济作物生产区域,由此说明当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项正确;坊市界限开始打破是在宋代,排除A项;明清时期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工商食官制度在明清之前就已经被打破,排除D项。
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B)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汉朝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③错误,A、C、D三项均排除;①②④均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
3.下面文本框内是某同学总结的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根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D)(1)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流通货币(3)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传入中国A.西汉的农业B.唐朝的商业C.元朝的外贸D.明朝的经济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学生学习的主题是明朝的经济,故D项正确。
主题二 明清的思想与科技[情境探究]视角1明清的思想变化材料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黄宗羲已开始放弃程朱理学,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开拓”出现的原因。提示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科学的实证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的影响。
视角2明清的科技成就材料在古典科技方面,明清之交出现了一批科学技术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学、植物和矿物学分类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既集传统农业之大成,又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传入的西方灌溉技术的资料;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已经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提示处于传统科技的总结阶段;服务于农耕文明;体现出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互相借鉴;出现接近于近代科技的研究方法。
[方法突破]1.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未能实现转型的原因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科技内容: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4)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等领域。(5)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应用体验]【例2】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这些言论(C)A.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C.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明清之际,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腐朽,激起了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等进步人士的反对,故选C项;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不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A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未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进步思想的产生,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C)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C.限制君主权力D.改革选官制度解析对于“天下不能一人而治”的问题,黄宗羲主张利用贤能的宰相制约皇权,实际上主张限制君主专制,故选C项。强调宰相的补救作用并不等同于黄宗羲主张君臣关系平等,排除A项;“恢复”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对选官制度的态度,排除D项。
2.顾炎武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由此可知其治学思想是(D)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工商皆本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经世致用解析顾炎武主张实学,提倡经世致用,D项正确;反对君主专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工商皆本属于经济方面的主张,与材料中的治学思想不符,排除B项;格物致知属于朱熹的求理主张,排除C项。
3.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辉煌,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下医学著作,成书于明朝的是(D)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D.《本草纲目》解析《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成书于明朝,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故选D项。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