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认识中国人民挽救国家危机的努力及历史局限性2.通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太平天国运动1.准备(1)理论准备: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2)组织准备: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4)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5)重建核心: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6)后期防御: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7)运动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 3.纲领 4.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2)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3)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4)未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5.影响(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史料阅读”,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怎样的理想和主张?提示这种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规定,表达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这表明农民群众不仅要求摆脱封建制度,还幻想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剥削和贫困。 历史概念判一判 二、洋务运动1.背景(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2.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自强”“求富”。3.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4.主张: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5.内容 6.评价(1)积极: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2)局限: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7.失败原因:不改变封建统治,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的“学思之窗”,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能否实现,并说明理由。提示曾国藩提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说明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未能认识到中外产生差距的实质原因,未能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提出国家战略,因此其自强、求富的目的难以实现。 结论要语辨一辨(1)洋务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2)洋务企业采用机器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主要表现,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资金全部源于官府拨款,属于官办企业。(×)提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官办企业。(4)民用企业的资金来源则比较复杂,官督商办、官商合办都有民间资本的介入,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边疆危机(1)西北边疆——左宗棠收复新疆①起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②过程: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③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西南、东南边疆——中法战争(1883—1885年)①起因: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②过程:中法战争于1883年底打响。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③结果: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2.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既定政策: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②根本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急需发展资本主义。③导火线:朝鲜发生农民起义,请求清政府出兵。 (2)过程①丰岛战役: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②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③黄海战役: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3)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①《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概况: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2)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4.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2)瓜分中国的狂潮①划分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②强占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③争夺路矿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历史纵横”,思考近代以来宗藩体系的变化。提示琉球、越南、朝鲜等在历史上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在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以及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承认越南、朝鲜独立,传统宗藩关系被打破。 结论要语辨一辨(1)中国是中法战争的战胜者,但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而法国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2)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实际上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以商品输出为主,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4)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的地区相互勾结和争夺。(√)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国家出路的探索[情境探究]视角1农民阶级的救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材料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摘编自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提示革命性: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守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天京事变。 视角2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材料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意识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是在奕、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兴起。1861年,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先声,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摘编自孙锡平《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积极影响。提示原因:内忧外患;维护封建制度需要;西方工业化的冲击;地方势力的增强。积极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 [方法突破]1.发生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成长。(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应用体验]【例1】下表为洋务运动期间推行的重要举措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以推知(C)时间事件同治元年(1862年)恭亲王和文祥设立京师同文馆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A.崇尚西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发展近代工业以自强D.洋务运动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洋务运动期间推行的重要举措反映了清政府发展近代工业以自强,故选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崇尚西学还不是社会主流思潮,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洋务运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且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中国是一个被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翻读她的近代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下列最能体现“求索与抗争”主题的是(B)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台湾人民抗日斗争D.义和团运动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同时也提出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能够体现求索与抗争的主题,B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台湾人民抗日斗争、义和团运动都没有体现求索的主题,排除A、C、D三项。 2.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这些企业属于(D)A.中外合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D.官办的军事工业解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均属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企业,因此D项正确。 3.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内部情景。下列表述,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初衷最为吻合的是(B)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解析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初衷是要解决内忧外患,以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魏源提出的,排除;C项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 主题二 列强侵略的加剧[情境探究]视角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材料有日本学者认为,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日本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用于增强军事实力,所以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了中国。有中国学者则认为,中国是把甲午中日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对应。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对应中国。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提示原因:中国军事力量和作战技术相对落后;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团结一致;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未能全力以赴;仅依靠政府力量,未发动广大民众参与。 视角2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提示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国加快对中国侵略步伐;中国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方法突破]1.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的表现 2.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1)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学习西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应用体验]【例2】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列强在华投资总额不过两三亿美元,可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已达十几亿美元。比战前增加了数倍。这主要是因为(A)A.列强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发生变化B.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量增多C.列强的对华侵略深入到了中国内地D.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国对华投资额大幅增长,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得列强获得了在华投资的合法权利,所以其侵华的经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故选A项;通商口岸是有利于商品输出的,而题干所述是资本输出,排除B项;列强对华投资额大幅增加与其侵华范围关系不大,而是与其侵略方式密切相关,排除C项;列强瓜分狂潮与资本输出关系不大,二者属于不同的侵略方式,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愤怒与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殁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B)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根据“致远舰”“邓世昌”等信息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海战,故B项正确。 2.论及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有学者指出: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B)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B项。 3.有人指出,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是灾难性的战争。对“灾难”解读正确的是(B)A.清政府的主权完全丧失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D.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B项正确。清政府的主权只是部分丧失,故A项错误。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是积极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社会性质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