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小结与复习
构建知识体系
明晰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文明发展的阶段特征(一)阶段特征1.基本线索:辽宋夏金元时期从纵向上大体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辽宋夏金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元朝时期。辽宋夏金时期为时较长,除了汉族政权宋朝以外,还先后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辽夏金政权,与宋朝共同构成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种局面到元朝统一全国即告结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存在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它统一的意义十分重大。2.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时代,也是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二)具体表现1.政治(1)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元朝行省制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3)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上深受中原政治制度影响。(4)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国内外交通促进国内和海外贸易的发达,城市经济发展。(2)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租佃制发达。(3)封建国家对经济控制相对松弛,社会出现一系列新变化。(4)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少数民族地区扩展。3.民族和对外关系(1)各民族政权并立对峙但以和平交往为主,各民族互相交融,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2)元朝政治上的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出现新高潮。(3)宋元对外贸易超过前代,贸易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思想文化(1)教育发达,文化高度繁荣。(2)各民族文化交融。(3)儒学复兴,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4)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外传。(5)以宋词、元曲、风俗画为代表的市民化、多元化文学艺术繁荣。
针对训练1.北宋名臣范祖禹指出:“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民自徒罪以上,吏自罚金以上,皆出于天子。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他认为宋初的举措(A)A.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B.强化了各级机构权力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引发了严重财政危机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范祖禹认为宋初的举措确保了国家对地方和武将的有效控制,故选A项;宋朝初年强化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分权,排除B项;宋代实行分权和养兵的政策,不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排除C项;范祖禹主要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评价宋初的举措,排除D项。
2.北宋录取正奏名进士近两万名,闽东北约五十人;南宋录取正奏名进士两万三千多名,闽东北四百多人。南宋时期闽东北进士人数占比达到北宋的八倍。据此可知南宋时期(B)A.社会各阶层热衷于科举考试B.闽东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快速C.理学已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D.科举考试存在严重地域歧视解析南宋相比北宋,闽东北地区的进士人数明显增加,体现了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促进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故选B项;科举考试主要集中在士人阶层,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科举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体现了公平公正,材料中未体现地域歧视,排除D项。
3.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惟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C)A.瓦解血缘宗法体系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C.防止地方势力膨胀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任官回避制度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故选C项;材料中的任官回避制度并不能瓦解血缘宗法体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健全,排除B项;任官回避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D项。
4.在宋朝,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朝(B)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解析从题干信息看,宋词是种“文化消费”,是可供市民们“娱乐”的,反映了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故B项正确。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