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7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十九章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课题生态系统的组成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知道生物富集的原因及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首先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一看、听一听,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和谐和美!放映影片《美丽的大森林》。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内容。认真看,仔细听,思考问题。利用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大家能列举出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在我们学校内部或者学校周围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认识。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讨论:代表性的例子有一块麦田,一条小河,一个生态球等。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问题交流,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有初步的认识。释疑:“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点拨:不可以。这句话的中心词是鲤鱼,没有表明鲤鱼和池塘水体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学生:生态系统包括树木、花草等不同的植物;鸟、昆虫等各种动物;蘑菇等各种微生物。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学会判断是不是生态系统,知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不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探究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提问:生态系统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成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呢?(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2)消费者:包括羊、兔等草食动物,狼、猫头鹰等肉食动物和熊、鲤鱼等杂食动物。(3)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总结: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的,其中生产者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营养和能量,树木、花草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蛇、鼠、兔、鱼、鸟等动物是消费者;蘑菇等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学生回答:非生物成分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从具体的实例中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错误,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深入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会堆积如山,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消费者可以被分解者代替,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只缺少消费者仍可以维持。小游戏:下面请四位同学上台来分别表演一下非生物成分、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这几个角色,注意,要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予以肯定:同学们表演得都很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你有哪些感想?引导学生归纳出生态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解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生态系统中的各部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过渡:想一想,鱼生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它是如何获得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呢?(捕食)展示池塘中的三种生物,引导学生学习食物链。认真思考问题。利用课件,分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间的关系。观察分析图片,说出水藻、虾、鱼之间的捕食关系,用箭头将三种生物联系起来,由图像直接感受形似链条,由此得到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再由这三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清晰、明了、完整地展现了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得出食物链的定义,
推及到所有食物链的组成特点:起点为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的消费者,连接的原则是捕食关系(箭头的方向代表被吃)。【实战演练】试一试,写出图片所示“大鱼吃小鱼”蕴含的食物链。展示池塘中的其他生物,引导学生学习食物网。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理解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食物链就越多,食物链之间会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网。学生回答:水藻→虾→鱼起点:生产者终点:最高级消费者连接原则:捕食关系学生回答:植物→小鱼→大鱼又由这三种生物组成的直观食物链,推及到所有食物链的组成特点,使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检测学生对于食物链的掌握情况,在书写食物链时一定要时刻注意食物链书写的起点、终点、捕食关系。通过逐层引导与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在食物网中计数食物链的方法,
学生计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数量:6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掌握。探究四、生物富集及其影响展示震惊世界的水俣病的相关材料,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富集?师生共同总结生物富集的概念和特点。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相联系,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如自然界中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但以吃草为生的兔子吃了这种草,而这种有害物质很难排出体外,便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鹰以兔子为食,于是有害的化学物质便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这样食物链对有害的化学物质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这是生物富集的直观表达。结合福岛核污染事件,请同学们谈谈核污染事件的危害。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降低生物富集的危害?污染物是否沿着食物链积累,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是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必须是生物能够吸收的;污染物是不易被生物代谢过程所分解的。生物富集,指的是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不断积累某种元素(如铅、汞)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如化学药剂DDT),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分析、讨论并回答。结合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三、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A.一片草地B.小溪中的鱼C.湖里的清水D.公园里的树2.苍蝇、小麦、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依次是( A )A.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3.你见过国槐树上垂吊着的一种绿色肉虫子吗?很多人称它为“吊死鬼”,它叫国槐尺蠖,胡蜂是它的天敌。与此相关的食物链是( A )A.国槐→国槐尺蠖→胡蜂B.阳光→国槐→国槐尺蠖→胡蜂C.国槐←国槐尺蠖←胡蜂D.国槐→国槐尺蠖→胡蜂→细菌4.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B.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无法排出C.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D.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最多【课堂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在交流与合作中唤起学生主观认识的共鸣,分享同学们的知识和经验,达到共同提升理性认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思想、言行得到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充分展示课堂的主体。让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学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同样,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如何在各种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这是接下来我们要着重探讨的问题。思考,讨论,进入新课学习。问题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食物链上各环节的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2)食物链上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何方?这些植物是怎样获得所需要的能量的?(3)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中流动?(4)食物链上某一环节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能不能100%传递给下一环节的生物?(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点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2)能量的输入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3)思考,明确接下来的学习任务。(1)食物链上各环节的动物直接或间接食用各种植物,从植物的有机物中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2)各种绿色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3)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4)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5)流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能量沿食物链在生物中流动。(4)不能,因为一部分能量会在流动中损失。(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能量流动的这种变化对于生物体的数量有着怎样的影响?总结: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把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通常,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环节。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小组内讨论,表达:(1)在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是单向的。(2)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逐级递减,使得生物体数量也呈现这样的特点。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所贮存的能量愈少,那么生物体的数量也愈少。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探究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思考,讨论,
过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传递又是遵循怎样的规律?1.活动: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PPT展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引导学生讨论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几个问题:(1)无机环境中的碳是怎样进入生物体的?(2)与生产者相比较,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3)生物体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2.指导学生总结碳在生态系统中是怎样循环的,特点是什么?点拨:碳循环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具有往返循环的特点。3.引导学生概括什么叫物质循环。4.应用:指导学生根据碳循环的途径和特点,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这些有机物进入动物体。(2)生产者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而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的能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知识迁移的能力。
推测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途径和特点。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什么联系呢?点拨:(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共同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能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活动中分析、讨论问题,结合“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片,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概括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课后探究水循环的途径和特点。理解和记忆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运输和传递的,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三、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B.营养级越高,积聚的能量越多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D.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2.形形色色的生物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植物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通过筛管将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B.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以促进物质的循环C.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生物圈中的碳循环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吃狼,但狼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 D )A.氧循环是单向的B.水循环是单向的C.碳循环是单向的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自然界中的草食动物一般是初级消费者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同时进行,彼此依存D.在“草→昆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青蛙是第二营养级【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新颖而且生动形象,能很快抓住学生思维,使抽象的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可直接切入主题;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能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科学、技术、社会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小组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生物学就是一种与大自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应以更多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特有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更加喜欢这一学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