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1.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2.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与国家的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识记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多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 【名师点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各民族的自治,而不是哪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不仅仅要突出“少数民族”,还要突出“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基本三个离不开 集中统一【易错提醒】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自治区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前提是“一国两制”。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____________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__________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共同体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4.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材料一汉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地区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探究点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二国内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要“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民族地方治理与施政问题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宋月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功能》 [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背景:汉唐以来有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已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新中国建立后社会稳定,少数民族以聚居为主。意义: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有效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要点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的集中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材料一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探究点二 我国的民族政策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材料二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习近平 [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搞好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保持边疆稳定,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点总结】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措施(1)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建设,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配套暂行条例和规定,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监督机制,深入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切实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3)在政策上实行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和引导,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的能力。(4)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课堂小结|史论提升 知识导图 史论要语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建立和健全与此相配套的法规体系。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随堂小练|素养达成 1.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解释: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要实行()A.计划经济体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周恩来强调中国的民族政策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正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A.贯彻“一国两制”B.民族平等团结C.保障农民合法权益D.规范政府行为【答案】B【解析】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正确。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等。这一做法()A.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需要C.是巩固中国统一的主要手段D.主要是为了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等,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故B项正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答案】A【解析】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故A项正确。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D.实现人民平等和民主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均有平等的权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注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故B项正确。 6.2005年,国务院对培养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作出规定。据统计,到2008年6月,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202.6万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9.5%。这反映出当代中国()A.民族间差距已消失B.民族工作成为中心工作C.制度设计尚需完善D.民族治理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说明民族治理成效显著,故D项正确。 课后提能训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