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了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的作用,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识记理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海贝铜铸币圆形方孔钱
交子辅币钞白银铜钱
银元银元法币白银
金圆券银元
【思维拓展】纸币在古代未能广泛流通的原因(1)官方滥发,失去民信。(2)防伪技术不高,易于伪造。(3)明清时期白银的大量流入,弥补了唐朝以来铜钱流通量的不足。
思考交子的出现有什么意义?[提示]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意义: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铜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金本位制。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金本位制
世界经济经济大危机黄金法郎美元
2.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美元
35美元美元
【思维拓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必然性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因此它必须具备两大前提:一是美元的稳定,美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二是美国要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保持美元的稳定与价值是不可能的。当美元地位动摇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思考阅读教材第90页“学思之窗”,想一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提示]从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等方面思考。【答案】重要作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因:商业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发达的金融信用事业(飞钱、柜坊的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材料二16—19世纪中叶,中国正经历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缓慢历程。货币流通领域发生了重要的变迁,即白银货币的泛化。白银打破政府的禁银令,从较小的范围使用扩大到更多的交易领域,并逐步取代了明政府发行的宝钞和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白银货币泛化带来的货币变迁与朝廷的利益相抵触,降低了政府对财政金融的独享,使政府失去了货币主权。但白银货币的泛化却促进了明代中期以后国内、国际贸易的繁荣。
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朝中期白银的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赖于国家财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国家再也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中央集权国家专制权力由此受到了严重削弱。——摘编自马良《明清时期白银货币泛化研究(16—19世纪中叶)》
[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答案】影响:打破了明朝专制政权的货币垄断权;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市场的繁荣、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自由奔放;有利于社会的多元化;有助于抑制货币的恶性通货膨胀;加剧了封建势力对白银的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政治危机。
【要点总结】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海贝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布币、刀币、圜钱、楚币(爰金、蚁鼻钱)四大货币体系。秦统一中国后,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刘邦建立汉朝后,允许民间私自铸钱。汉武帝收回了地方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6)由手工铸币向机器制币演变。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材料自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各种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1931年秋,物价开始下降,中国进入经济危机,1934年是中国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面对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的局面,国民政府加快了币制改革的步伐。1933年4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探究点二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
1933年8月,美国又宣布白银国有政策,为提高白银储备,美国高价收购白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外流,造成通货紧缩,物价跌落,商业萧条,银行倒闭,人心浮动。为摆脱这一困境,1935年11月起,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统一货币发行权并统一使用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政策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因:中国原有货币体系混乱,阻碍经济发展;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日本侵略不断加剧;美国白银国有政策的影响;白银外流造成经济困难。
【要点总结】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1)积极方面。①币制改革完成了中国货币的真正统一,整饬了货币的流通秩序,废除了以银为本位制的货币制度,阻止了白银的大量外流,使中国的货币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②币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
③币制改革确定了法币的对外汇率,虽然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还非常少,但从一定程度上为国内资本参与国际市场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中国财政的国际收支平衡,也有益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④币制改革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准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抗战所必要的物质基础。(2)消极方面。①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是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操纵下进行的,法币沦为英美货币的附庸,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官僚资本借机聚敛大量财富。
课堂小结|史论提升
知识导图
史论要语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2.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明朝中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3.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4.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也强化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
随堂小练|素养达成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贝币到布币再到五铢钱的变化都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2.621年,唐高祖废除“五铢”铜钱等重量钱,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其钱币名称反映出()A.货币的作用发生重大变化B.把货币视为财富的观念增强C.铸币权力完全由国家掌控D.重农抑商传统意识受到挑战【答案】B【解析】从“‘五铢’铜钱等重量钱”到“开元通宝”的变化,反映了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体现出把货币视为财富的观念的增强,故B项正确。
3.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通货膨胀酿成社会危机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的金融掠夺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出现纸币急剧贬值现象,因为银元币值更稳定,商品市场上更倾向于使用银元,故选D项。
4.1931年,英国脱离金本位制,英镑贬值30%,随后美国、日本相继实行货币贬值,这些举措说明()A.贸易保护主义已被摒弃B.国际经济形势大好C.经济危机冲击金融秩序D.世界市场尚未形成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正值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策略以保护本国经济,转嫁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经济危机期间,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排除A项;1931年处于经济危机期间,排除B项;世界市场在20世纪初已经形成,排除D项。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使命是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成员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据此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A.维持成员财政收支平衡B.致力于全球发展援助C.为成员提供长期的贷款D.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答案】A【解析】材料“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成员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成员渡过危机,故选A项。
6.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A.体现了自由贸易的精神B.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C.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不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故B项正确;世界银行的贷款协议规定借款“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不符合自由贸易的精神,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排除C、D两项。
课后提能训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