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高分进阶特训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1.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的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答案】A 【解析】材料“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并不是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强化对货币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市场的统一管理,故C项错误;材料中汉武帝接受九卿属官桑弘羊的建议,九卿属于外朝,故D项错误。2.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通宝”钱制流行(  )A.体现了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B.说明年号铸钱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C.反映出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D.标志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答案】C 【解析】“通宝”钱制不仅在唐代成为定制,而且在后世流行了近千年,说明“通宝”钱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意味着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故选C项。3.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法币的发行(  )A.维持了银本位制B.维持了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C.加速了白银外流的现象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D 【解析】法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故D项正确;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废除了银本位制,排除A项;法币的发行并不能维持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排除B、C两项。 4.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应该有这样一个体系,它“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如果一个家伙想让自己的资源闲置,这些资源将并不因此撤出流通,而是对另一个准备使用这些资源的家伙来说变得有用”。这一观点在全球经济合作领域得以实现,开始于(  )A.罗斯福新政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C.欧共体成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可知,这与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有关,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把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B项正确。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王朝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在币制和货币流通上存在严重的地方性。南宋的纸币,东南用会子,四川用川引,两淮用交子,湖广有湖会。宋以前主要的价值尺度是铜钱,两宋的交子和会子是兑换券的性质。北宋政府在四川设有兑换机构,并备有相应准备金,可以随时兑取,交易和纳税均不受限制。元朝灭掉南宋后,依数收回旧钞,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中统钞),以作为全国通行的统一纸币。又在消灭南宋政权后的第三年下令禁止私人买卖金银,不兑换纸币,人民可以持有金银,但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和流通,以取得人民对纸币的信任,建立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纯纸币制度。中统钞发行后,一改以往用铜钱为价值尺度的习惯,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摘编自李育安《纸币在中国元代的流通和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纸币制度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纸币制度的影响。【答案】(1)不同之处:宋代币制具有地方性,元代发行中统钞,币制全国统一;宋代以前价值尺度是铜钱,元代发行中统钞后价值尺度是白银;北宋纸币和金银兑换自由,元代纸币不可以兑换。(2)影响:统一纸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明清白银货币的发展奠定基础。第16课1.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答案】C 【解析】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有利于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故C项正确;“舍人税地”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A项;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排除B项;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排除D项。2.清朝雍正皇帝在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把人丁税平均分摊到田亩上,实行“摊丁入亩”,按占有土地的数量征税。此次赋税改革(  )A.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说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有利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说明政府开始赋税货币化【答案】C 【解析】“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故C项正确;国家按照土地的数量征税,征税额没有增加,不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项;从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就已经开始赋税货币化,排除D项。3.当代学者秦晖指出,中国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由此可见(  )A.古代官吏贪腐的根源是赋税制度B.赋税收入决定了历代王朝的兴衰C.中国古代赋税内容始终过于繁杂D.税制改革未能根本解决小农负担【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赋税制度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负担,故D项正确。4.下表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谈判后,中国关税收入和关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变化。这表明关税自主(  )年份关税收入/万元占中央财政总收入比重/%19131697211928179144119292755451A.有助于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B.是中国人民捍卫经济主权的终结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和外国进行关税自主谈判之后,中国关税收入及其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上升,说明关税自主有利于中国经济、财政的稳定和发展,故A项正确;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只是中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一步,远不是其终结,故B项错误;国家财政收入和关税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改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故C项错误;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权提高,但远没有摆脱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7月,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三原则:(一)届满期者废除,另订新约;(二)未满期者以正当手续解除而重订之;(三)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同时宣布了改订新约的方法、步骤,此后,改订新约运动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1928年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与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西班牙订立《友好通商条约》,1930年,与日本订立新的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结束。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在与比、意、丹、葡、西等国订立的《友好通商条约》中均有这样的条款:“此缔约国人民,在彼缔约国领土内,应受彼缔约国法律及法院之管辖。”说明这些国家已同意取消领事裁判权。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撤废领事裁判权问题照会英、法、美、荷、挪等国驻华公使,上述各国均未明确反对。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答案】(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亟须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目的: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2)评价: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具有积极作用,虽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但减少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强化了民族意识;关税收入大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改订新约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更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处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