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宰相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朝时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  )A.倡导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宋统治者的虚伪C.突出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D.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人在宋朝政治生活中居于突出地位,反映了宋朝倡导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答案D解析宋朝为分割相权,由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D项正确。3.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惟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  )A.瓦解血缘宗法体系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C.防止地方势力膨胀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答案C7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任官回避制度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故选C项;材料中的任官回避制度并不能瓦解血缘宗法体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健全,排除B项;任官回避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D项。4.《宋史》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宋朝设立三司,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故C项与题意相符。5.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辽宋时期(  )A.农业生产的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战争的频繁D.浮雕风格的转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可知,辽代的公主墓有汉族的建筑特点,这体现了这一时期宋辽之间的民族文化交融,故B项正确。6.(2021·广东顺德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  )A.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B.实质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答案D7 解析根据材料“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可知,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民众的利益,故选D项;王安石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触及封建私有制,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虽一定程度上触犯了某些地主官僚的利益,但本质上是维护地主官僚的利益,排除B项;变法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失去了群众基础,排除C项。7.南宋后期曾有人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  )A.中原地区是棉花主产区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此后古代中国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麻等成为人们衣被的主要材料,故D项正确。8.元朝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属于巴蜀的汉中地区被纳入陕西行省后,其风俗习惯中西北关中的氛围愈加明显,这体现出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9.据《元史》载,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忽必烈说:“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旧俗与汉法之间的矛盾B.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矛盾7 C.西北藩王与忽必烈的矛盾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西北藩王使者的这段话,表面是旧俗与汉法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故选D项。10.《南宋社会生活史》中提到,(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可知,南宋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活跃,商品经济繁荣,故选D项;材料是对南宋整个社会经济的评价,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排除B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了现代经济的一些特征,但不能说明宋代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排除C项。11.据记载: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即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朝(  )A.金属货币不被认可B.交子最初由商人私自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答案D解析“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说明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D项正确;交子的流行并不是因为金属货币不被认可而是因为金属货币携带不便,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2.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朝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7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而不是冲击,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主旨是要求子女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但B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故C项错误;僧人“借佛陀之口”与“孝顺父母”结合,体现了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故D项正确。13.程朱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程朱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答案B解析A项是程朱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错误;程朱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程朱理学重视辩论教育,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程朱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D项错误。14.在宋朝,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朝(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答案B7 解析从题干信息看,宋词是种“文化消费”,是可供市民们“娱乐”的,反映了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故B项正确。15.唐朝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宋朝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教育的兴盛C.崇文抑武的政策D.印刷成本的降低答案D解析唐朝的印刷品主要为官方印刷的儒、佛、道的经典,而宋朝印刷内容大多与市民生活相关,说明印刷范围扩大,这得益于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成本降低,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2021·山东泰安肥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10分)参考答案(1)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2)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7 时期关羽形象三国到隋唐《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朝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摘编自郭素媛《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结合三国到隋唐时期关羽的形象,指出宋朝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分)参考答案示例变化:从隋唐的普通军人形象到宋朝的勇武、忠义的化身。论述: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特质,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推动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综上所述,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变化;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