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历史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素养解读(1)了解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通过史料分析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2)了解秦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认识秦亡汉兴的历史过程,培养执政为民的家国情怀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秦的统一【启思导学】对比教材第10页“战国形势图”和第16页“秦朝形势图”,指出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产生的影响。提示变化:由战国分裂到秦朝统一;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秦朝形势图”中原先六国的部分长城被拆除;秦朝统治区域扩大。影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交融。
1.统一条件(1)客观条件——大势所趋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2)主观条件——秦国的强大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2.统一过程(1)建立秦朝: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定都咸阳。(2)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3)在北方,秦朝击退了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3.巩固统治皇帝制度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中央官制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地方制度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其他措施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③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4.历史意义(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易混易错秦国与秦朝(1)秦国是秦朝的前身,是指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诸侯国。(2)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始于公元前221年。
概念阐释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1)“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独断性。(2)“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
图示巧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图示解史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秦朝的暴政1.表现秦始皇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②接受李斯建议,“焚书坑儒”,钳制思想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2.结果: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秦末农民起义(1)原因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②法律严酷,逾期处死。(2)过程①陈胜、吴广首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不久失败。②项羽、刘邦亡秦:刘邦、项羽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2.楚汉战争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概况①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②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
课堂篇探究学习
情境体验主题一秦的统一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图示《琅邪台刻石》
材料二秦朝《琅邪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情境解读材料一按照等级展示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从机构名称可看出其推行的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材料二的《琅邪台刻石》歌颂了秦始皇的功绩,主要涉及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文字和推行郡县制。
互动探究(1)材料一图示中主要涉及秦朝哪些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举措,并指出秦统一的意义。提示(1)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国家,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被后世历代王朝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举措: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文字;实行郡县制。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素养史论1.唯物史观——从主客观的角度认识秦实现统一的主要原因(1)客观上,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现了中央集权,奠定了政治基础。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主观上,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①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③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历史解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项目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世袭由皇帝任免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家国情怀——对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1)春秋战国以来,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与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关系日益密切,一些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秦的统一,是长期以来民族交融的一个总结。(2)秦统一后,在辽阔的版图上,不仅生活着诸多民族,而且在统一的地域里,周边民族和华夏族进一步交融;同时,南方的越族也加快了同中原各族交融的步伐,逐渐加入华夏族的行列。北方的匈奴与中原地区各族的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巩固的基础。(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贡献。
素养达标史料实证——秦巩固统一的阻力(2021·湖北恩施期中)据史书载,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韩国大贵族官僚出身的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这种现象反映出()A.秦的兼并战争具有非正义性B.秦巩固统一任重道远C.旧贵族势力阻碍了国家统一D.秦的统一不利于各地的交流
明立意本题以秦统一过程中的三晋大夫和旧贵族不认可秦的统治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秦巩固统一的艰难抓关键从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甚至张良意图谋刺秦王,这反映出秦的统一未能得到其他诸侯国贵族的认可,进而说明秦巩固统一任重道远,故选B项排干扰秦的兼并战争是统一战争,不能简单定性为非正义的战争,排除A项;此时秦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排除C项;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域的交流,排除D项获答案B
情境体验主题二秦的崩溃材料一秦朝民谣“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材料二乘虚西进的刘邦到达咸阳的灞水,秦王投降。刘邦废除秦的苛法,只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秦人拥护。项羽听说刘邦已入咸阳,也立即率军入关,赶走刘邦,进入咸阳。大肆烧杀掠夺,自立西楚霸王,把自己的亲信封于各王国的善地为王,这样就并立着十八个王国。——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情境解读民谣一定程度反映了民生,材料一集中反映了秦朝沉重的徭役、兵役和严酷的刑法,这是秦朝社会矛盾的根本所在。材料二有两段材料,第一段反映了刘邦的政策“深得秦人拥护”;第二段反映了项羽大肆烧杀,逆历史潮流而动,失去民心,两者对比明显,意在说明汉兴楚败的原因。
互动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分析汉兴楚败的原因。提示(1)兵役、徭役、赋税沉重,百姓不堪重负;刑法严苛;没有顺应人民休养生息的期望。(2)刘邦废除秦朝苛法,稳定社会秩序,得民心;项羽大肆烧杀,逆历史潮流,失民心。
素养史论1.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秦始皇的功过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过失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因此他又是历史上的暴君
2.历史解释——秦二世而亡的原因(1)“轻罪重罚”的苛政暴政:商鞅之法的特点就是“轻罪重罚”,但刚从长期的战乱状态中挣脱出来的人们,难以适应严苛的法令。(2)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从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到修筑长城、大兴土木,赋税加徭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3)政治腐败:在秦始皇时代,朝政还比较肃整。秦二世的无能和腐化,专擅朝政,致使君臣上下相欺,相互残杀。(4)文化专制:沿用法家思想,实施严酷律法;焚书坑儒,钳制人民的思想。
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秦朝法治的影响(2021·福建南安月考)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A.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B.国家管理运用法家思想C.陶瓷制作工艺达到巅峰D.器物制作技术领先全球
明立意本题以秦兵马俑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器的特征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法家治国思想对手工业的影响抓关键由材料信息“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可知,这体现出秦朝整齐划一、严格规范的治国理念,这是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故选B项排干扰材料涉及陶器、青铜器两个方面,A、C两项只涉及其中一个方面,故排除;题干中未涉及与当时其他国家的比较,不能得出“领先全球”的结论,排除D项获答案B
2.时空观念——秦朝统治瓦解的表现(2021·江苏丰县期中)秦末形成了众多的反秦势力,其中有陈胜号为“张楚”,葛婴立襄强为楚王,秦嘉立景驹为楚王,项梁立楚怀王孙熊心为楚王,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自立为燕王,田儋自立为齐王。据此可知()A.战国分立局面复现B.秦朝统治土崩瓦解C.分封之制得以恢复D.反秦力量趋向联合
明立意本题以秦末反秦势力在不同地域纷纷称王为切入点,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考查秦朝统治土崩瓦解抓关键据材料可知,秦末反秦势力纷纷自立政权,这表明秦朝统治土崩瓦解,故选B项排干扰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反秦势力纷纷称王,而不是联合,排除D项获答案B
随堂演练1.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这些战争的主要影响是()A.出现了封建皇帝B.完成了国家统一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D.万里长城修筑完成答案B解析从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最大的历史影响在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故选B项。
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这种局面开始于()A.夏启B.周武王C.秦始皇D.明太祖答案C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始皇帝”,并将国家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故选C项。
3.(2021·宁夏银川期中)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这说明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推动了秦朝统一B.强化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有利于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郡县制使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郡县制是在秦朝国家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排除D项。
4.据秦律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法对盗窃犯的严惩,断足和刺刻涂墨说明了刑法的严酷,故B项正确。
5.(2021·黑龙江哈尔滨期中)我国历史上封建政权更替方式多样。秦汉之间政权更替的方式属于()A.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入侵B.地方势力坐大替代C.掌权大将夺权逼宫禅让D.社会底层农民起义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亡于秦末农民大起义,其中刘邦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获胜,进而建立汉朝,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均可排除。
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举措。(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参考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国家统一;诸子百家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3)对秦朝: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