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历史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素养解读(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1)了解隋唐兴衰的重大事件,能够对隋唐兴衰进行科学的历史解释,培养基本的时空观念(2)掌握隋唐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认识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表现,培养运用唯物史观的素养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隋朝兴亡【启思导学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作者是如何看待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提示一方面看到了大运河的开凿及隋炀帝沿途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造成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认为大运河贯通了南北交通,对于南北经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就此而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以和大禹治水相媲美。
1.隋朝的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朝的建设(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的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2)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3)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隋朝的灭亡(1)表现: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征伐高丽,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隋朝贵族李渊趁机起兵。(2)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概念阐释义仓隋朝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义仓以民间传统组织社为单位,劝募当社成员捐助粮食,其目的是备水旱赈灾时民间自救。义仓由该社头人负责管理。因为义仓是由社主办的,因此又称为“社仓”。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启思导学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隋炀帝)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南宋)安尧臣结合以上唐“言”宋“语”,你认为隋亡唐兴对当今大国治理有哪些启示?
提示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正确使用民力,发挥效力;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当今必须依法治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多听不同意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实际情况。
1.唐统一全国(1)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盛世局面(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启思导学3】阅读教材第34页“唐蕃会盟碑”,该图有何历史价值?你怎样认识盟约中的“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提示价值:研究藏族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也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认识:会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当时汉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3.民族政策(1)政策少数民族唐朝民族政策突厥①贞观初年,唐军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②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③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少数民族唐朝民族政策吐蕃①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②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③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2)影响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启思导学4】阅读教材第36页“史料阅读”。欧阳修认为造成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原因有哪些?依据史料,概括唐末藩镇割据的特征。提示原因:因平定安史之乱,唐朝新增许多节度使;节度使拥兵自重;中央对藩镇势力的姑息纵容。特征:政权林立,大小不一;父死子继,自行任免官吏;相互争夺兼并,无视天子权威。
1.安史之乱(1)原因①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②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2)过程:755年,安禄山和其部将史思明在范阳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史称“安史之乱”。(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
2.唐朝中后期乱局地方藩镇割据藩镇独立性强,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边疆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边疆频频告急中央朝廷内斗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社会农民起义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唐朝灭亡:907年,黄巢起义降将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4.五代十国(1)五代: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2)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称为“十国”。(3)周世宗改革: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图示巧记唐朝兴衰的历程
课堂篇探究学习
情境体验主题一唐朝前期的盛世材料一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在贞观时期的治国理念中始终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摘编自汤汇泉《“贞观之治”时期的民本思想及启示》材料二(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唐)吴兢《贞观政要》
情境解读材料一点明了唐太宗汲取隋末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坚持以民本思想治国。材料二指出了唐太宗善于纳谏、重视儒术、任用贤能、改革旧制、整顿吏治等措施。两则材料从背景及措施两个方面阐释了“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互动探究(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你认为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意图何在?(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为开创治世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1)问题: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图: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2)善于纳谏,重视儒家思想,任用贤能,改革制度,整顿吏治。
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1)从大乱到大治: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一般出现在封建王朝的中期,经历农民起义的打击,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得到改变,阶级矛盾缓和,这是出现盛世局面的社会因素。(2)发展经济、稳定政局:处于盛世的封建王朝一般注意发展经济,保证农民生产的时间,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进入繁荣时期,这是出现盛世局面的经济因素。
(3)发展文化、重视人才:中国古代的盛世时期都是文化的繁荣时期,人才辈出,教育、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这是出现盛世局面的文化因素。(4)重视反腐倡廉:官僚体系的高效、清廉是封建社会良政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时期都很重视对官僚的选拔、监察,保证官僚队伍的相对高效和清廉,这是出现盛世局面的政治因素。(5)开明君主的个人作用:盛世时期的皇帝一般勤政、善政、亲民、自律,具有很高的个人素养,这是出现盛世局面的个人因素。
2.时空观念——唐太宗的历史贡献(1)盛世局面: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民族和谐: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交融,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开放外交: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5)制度创新: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影响深远。
3.家国情怀——唐朝盛世局面的启示(1)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2)要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3)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减轻人民负担。(4)重视教育。(5)推行开明的平等的民族政策。(6)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
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2021·江苏宿迁月考)唐太宗总结“隋氏以富强而丧败,动之也”的教训,提出“静民务农”的基本国策。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开门纳谏B.任人唯贤C.整顿吏治D.轻徭薄赋
明立意本题以唐太宗对隋亡反思的言论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轻徭薄赋的基本国策抓关键根据“隋氏以富强而丧败,动之也”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赋税徭役沉重的教训,实行“静民务农”,即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故选D项排干扰开门纳谏强调善于接受大臣进谏、任人唯贤是指选官不重门第而重才能、整顿吏治强调减少官吏贪腐,与“静民务农”不符,A、B、C三项均可排除获答案D
2.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武则天的历史功绩(2021·重庆期中)《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武则天遗言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但当代史学家充分肯定武则天的功绩,主要是因为她()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C.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重文轻武,强化中央集权
明立意本题以《旧唐书》和当代史学家对武则天的不同评价为切入点,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抓关键武则天在后世受到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故选C项排干扰当代史学家坚持用实践和生产力的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发展科举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B两项;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措施,排除D项获答案C
情境体验主题二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一上(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资治通鉴》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摘编自《新唐书》
情境解读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少数民族与汉族风俗不同,因此应坚持华夏一家、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材料二讲述了唐太宗处理突厥关系的主要策略,既有武力征服的民族战争,又有因俗而治的怀柔政策。互动探究(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与突厥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提示(1)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华夏一家,平等友好)。(2)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
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唐朝民族关系的促进因素(1)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使民族间的隔阂大为减少,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2)开明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政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3)政治环境: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4)对外交通:“对外交通线”中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
2.唯物史观——唐朝民族政策的影响(1)保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利于国家统一。(2)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发展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3)各民族相互交流、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物种交流。(4)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素养达标史料实证——唐文化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吸引力(2021·江苏南京期中)下图为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展现了吐蕃赞普派使节禄东赞入唐求见唐太宗的场景。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C.凭借先进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向心力D.以经济交流为主加强唐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明立意本题以《步辇图》所绘的吐蕃使臣到唐朝求亲的史实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唐文化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影响力抓关键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周边各族纷纷归附,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唐朝文化的繁荣,吐蕃遣使求亲,体现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故选C项排干扰《步辇图》反映的是唐朝的和亲政策,不是派遣使者和册封的政策,也不是经济交流,排除A、B、D三项获答案C
随堂演练1.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89年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可知指隋朝统一的时间,B项正确。
2.贞观初年,唐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此,唐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答案A解析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据此可知,A项正确。
3.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中宗统治后期答案C解析从示意图来看,“?”处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这应当是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正确答案是C项。
4.(2021·河南新乡期中)唐朝初期,主流文化理念表现为民族观念淡漠、种姓不分彼此。安史之乱后,原来中原与四夷的互融和彼此不分,逐渐转向内外有别,华夷观念再次分化。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A.民族政策较为严苛B.民族交融出现逆转C.治国思想出现问题D.中央王朝威势衰落
答案D解析唐朝初期,中央集权强化,周边少数民族臣服于唐王朝,加之唐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主流文化理念表现为民族观念淡薄、种姓不分彼此,但是安史之乱后,中央威势衰落,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感召力和控制力下降,由此内外有别,华夷观念再次分化,故选D项;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相对开明而非严苛,排除A项;古代中国民族交融是主流,排除B项;唐朝秉持的治国思想是儒家思想,排除C项。
5.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表明()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属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B项正确。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项目唐太宗唐玄宗前期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共同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时期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并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参考答案(1)政权名称:①魏;②隋。特征:政治上,从分裂到统一;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并发展迅速;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空前加强。(2)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