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考前必背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4.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1.性质:两个先锋队。2.根本立场:人民立场。3.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要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2)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含义和具体体现(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2)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意义(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3.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1)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2)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3)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国家职能: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1.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主要职权: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3)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它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二、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2.职权: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3.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2.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2.人民政协(1)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2)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3)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村(居)民委员会是农村(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原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二、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一、法治国家1.表现: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2.要求: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二、法治政府1.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2.要求(1)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三、法治社会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2.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科学立法1.内涵: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原则: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3.要求: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二、严格执法1.内涵和主体: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2.意义: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3.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三、公正司法1.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2.意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3.要求: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四、全民守法1.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要求(1)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