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特点及影响。【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提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刚刚播放的这首歌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成败从容的历史。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内容探究】
一、官渡之战师: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后来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这场战役是什么?生:官渡之战。[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二段的内容,完成官渡之战概况表。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回答问题: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生: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经济上,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师: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师过渡:“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著名人物说的一句话。“瑜”是谁?(周瑜)“亮”又是谁?(诸葛亮)他们又共同参与了哪一场古代战役?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二、赤壁之战师: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师:阅读教材第81—82页“赤壁之战”一目的相关内容,完成赤壁之战的概况表。生:时间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失败作用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役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生: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师:骄兵必败。师过渡: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后来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三国鼎立[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师:“三国”是指哪三国?生:魏、蜀汉、吴。师:阅读教材第82页“三国鼎立”一目的相关内容,合作完成三国鼎立概况表。生: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汉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 展示材料:(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师: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生:不符合。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师: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些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由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特别强调:三国时期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吴国。师: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的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政权建立的背景。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的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习完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内容探究】一、西晋的建立
师: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臣。曹魏中期,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魏国的皇帝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这任人摆布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师: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世人所共知。师:阅读教材第85页“西晋的建立”一目中的第一、第二段的内容,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生: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师:简述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生:三国建立:魏、蜀汉、吴→三国灭亡:蜀汉、魏、吴→西晋统一全国。时间:220—280年。师: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阅读教材第85页“相关史事”中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师:西晋初年,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长期分裂动荡后重归统一。当时人根据“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理念,认为这次的统一和安定应该是长期的。因此晋国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天真地认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到来,谁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谁也不去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忧患意识,臣民对国家、民族和家庭的责任感日益淡漠,社会享乐主义滋长,朝野上下物欲横流,每个人都在花样翻新地找刺激寻开心。“石王斗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西晋的统治阶级追求享乐,糜烂腐化。师:阅读教材第86页的“材料研读”,回答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生:唯钱是图,统治阶层昏庸腐朽。师过渡:西晋初期的这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亡做了铺垫。二、八王之乱师:阅读教材第86页“八王之乱”一目的相关内容,西晋初年,晋武帝怎样管理地方?
生: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师: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的制度?生:西周。师:除了西周,在西汉初年,也分封过同姓诸侯王,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所以才有后来的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以西周和西汉为鉴,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生:会导致诸侯势力壮大,最终王室衰微。师:西周、汉初都实行分封诸王,一旦诸王势力强大,就会威胁中央的统治。同样,西晋初年分封诸侯,诸侯王既手握兵权,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导致“八王之乱”,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简述“八王之乱”?生: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师:“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西晋从此衰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西晋衰落的原因。学生讨论后回答:(1)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2)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衰落。师过渡:八王之乱后,中原大乱,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多媒体展示《敕勒川狩猎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师:阅读教材“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回答问题:同学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师: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魏晋之际,在北方的战乱之下,少数民族内迁形成高潮。那么,在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生:匈奴、鲜卑、羯、氐、羌。师: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多媒体展示《十六国示意图》]师: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师:皇帝苻坚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统治?生: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课堂小结】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提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西晋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的建立2.西晋的统治二、八王之乱1.原因2.概况3.影响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游牧民族的内迁2.“十六国”政权3.苻坚统一北方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的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内容探究】一、东晋的兴亡师: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第二年,东晋建立。师:阅读教材第89页“东晋的兴亡”一目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1)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2)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多媒体展示《东晋形势图》]师:阅读教材第90页的“相关史事”中的故事。并讲解: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已被少数民族占领。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而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恢复失地”为己任。故东晋建立后,进行了多次北伐,先后有祖逖、刘裕等人的行动,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师过渡:东晋想收复中原地区,统一全国,而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想统一南方地区。南北方之间曾展开过多次征战,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的结果如何?生:东晋战胜前秦。师: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意思是荆州、扬州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师过渡:在淝水之战中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淝水之战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但是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无心真正北伐统一全国。420年,宋王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二、南朝的政治[多媒体展示《南朝地图》《南朝政权的更迭表》]师:阅读教材第90页“南朝的政治”一目中第一、第二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南朝?南朝相继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里?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哪个?生:在420—589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南朝政权更迭表:
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南朝宋刘裕420—479年建康齐萧道成479—502年梁萧衍502—557年陈陈霸先557—589年 师:阅读教材第90—91页“南朝的政治”一目中第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后期为什么会处于劣势?生: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师过渡:宋、齐、梁、陈期间,由于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故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最后一目——江南地区的开发。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师:《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与《史记》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自由作答,教师点拨总结:(1)不同:司马迁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交换不发达,人烟稀少;《宋书》则认为江南地区富饶,经济发达。(2)原因:汉代的江南地区尚未开发;魏晋以来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师:阅读教材91页“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目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得到开发?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有哪些?生:(1)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南北双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2)表现: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商业活跃,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师补充: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师: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生:引进先进的技术;政治清明,保持社会安定;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问题,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我们要认识到今天江南地区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反对战争,爱护和平。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2.东晋的政治3.东晋的北伐4.东晋的发展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政权的更迭2.南朝衰落的原因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2.表现(1)农业(2)手工业(3)商业3.影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二、过程与方法制作表格、分析图片、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同繁荣发展。然而,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什么没有历史上出现过的匈奴、鲜卑等民族呢?他们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来寻找答案吧!【内容探究】一、淝水之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晋的历史,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东晋建立时,北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生: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师:后来在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强大后的前秦与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最终,前秦皇帝苻坚与晋军在淝水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多媒体展示《淝水之战示意图》]
师:阅读教材第93页“淝水之战”一目的相关内容,简述淝水之战的概况。生:(1)背景:前秦(苻坚)意图统一中国。(2)时间:383年。(3)交战双方:前秦—东晋。(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5)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师:苻坚拥有80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生:(1)前秦:秦军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即溃;苻坚骄傲轻敌,战前不认真准备。(2)东晋:东晋军队严整,勇敢善战;将领沉着冷静,调度有方。师: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哪些?生: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师:北方的这种分裂和混乱的状态又持续了多久?最后被谁再次统一?我们继续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相信同学们能找到答案。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师:鲜卑族是我国4世纪后期迅速崛起的游牧在阴山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经过发展,统一了黄河流域,并采取了很多措施巩固统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鲜卑族统一北方的相关内容。生: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北方各族交往频繁,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这种民族交融的趋势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得到了加强。其实,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继续实施措施,进行改革。那么,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展示材料: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材料二:汉族服饰和鲜卑服饰俑。
材料三:鲜卑族姓氏变革。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兰贺独孤刘 材料四: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充实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材料五:孝文帝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取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材料六: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归纳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1)语言: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服饰: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4)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5)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6)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师:我们可以把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概括成这几句话: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姻;用汉制;习汉礼。想一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有什么影响?生: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多媒体展示《北魏时的洛阳》和《北魏陶俑》《胡床》等图片] 师:当时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汉人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这种民族交融有何作用?
生:(1)社会生活: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2)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3)民族关系: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4)文化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5)民族心理: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6)作用: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课堂小结】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不断融合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汉族是在与周边各族的不断融合中发展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实际上是历史上许多民族的融合体。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过程与方法研读“材料研读”里《齐民要术·种谷》引文;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拓片)、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局部)及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洛神赋图》(摹本·局部);观赏《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龙门石窟北魏》(局部),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魅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难点:祖冲之和圆周率。【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不断加强,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有些成就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文化史上,这一时期的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指承接秦汉时期的文化,“启下”指下接隋唐时期的文化。因而这一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化。【内容探究】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多媒体展示一些民间谚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来年大丰收。小满青粒硬,收成方可定。师:同学们听说过这些民间谚语吗?知道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吗?生:听说过。与农业有关。师:是的,我们的祖先在进行农耕劳作时,积累了许多的农业生产经验,并把它们编成简单易记的谚语代代流传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收集民间的谚语、歌谣,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并亲自参加生产实践,最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一本伟大的农学著作,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贾思勰。师:阅读教材“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目下的内容,回答问题:贾思勰的著作是什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1)著作《齐民要术》。(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师:《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师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农学,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祖冲之的圆周率是杰出的代表。二、科学家祖冲之师: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自幼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数学,喜爱科学技术。他注意学习古人的研究成果,但不迷信古人,他注重实践,总是通过实践来检验书本知识,也检验自己的某些设想是否正确。由于他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科学家。[多媒体展示《祖冲之像》]师: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生:数学:圆周率和《缀术》。天文学:祖冲之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创制《大明历》。机械: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师: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求得比较准确的圆周率,他在计算手段相当原始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运算,终于推算出空前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师: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生:祖冲之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和数学的成就,除此之外,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方面也大放异彩,有许多杰出的艺术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吧!三、书法、绘画与雕塑师:阅读教材第99页“书法、绘画与雕塑”一目中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很大成就,为什么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能取得很大成就?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生:(1)原因: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对书法美的追求。(2)代表人物:锺繇、胡昭和王羲之。[多媒体展示锤繇楷书《宣示表》(拓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摹本·局部)]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你能看出锺繇和王羲之在书法上各自有什么特点吗?生: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王羲之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了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师:北魏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师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在绘画艺术上也是才俊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多媒体展示《女史箴图》(摹本·局部)和《洛神赋图》(摹本·局部)]师:阅读教材第100页最后一段,回答问题:顾恺之最擅长画的是哪种题材的绘画?顾恺之的画有什么特色?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生:(1)题材:人物画。(2)特色: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3)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师过渡:刚才在讲到顾恺之绘画题材的时候,我们了解到魏晋时期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了山水人物,还包括佛教故事,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什么现象?生:魏晋时期佛教盛行。
师:佛教的盛行推动了石窟艺术的发展。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哪两个?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多媒体展示《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和《帝后礼佛图(局部)》]师: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生: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师总结: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课堂小结】同学们,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部分的知识,到现在为止就学完了。为使同学们有一个整体印象,现请大家自行设计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表。(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时可参考下表)领域人物主要成就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书法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书圣”绘画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塑—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内容2.意义二、科学家祖冲之1.祖冲之和圆周率
2.祖冲之的科学成就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书法2.绘画3.雕塑(石窟艺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