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1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 鸦片战争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主持的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从《鸦片战争形势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近代中国积极融入工业文明的重要性。重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危害。难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香港回归》]师:这个视频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起因是什么?生:主要讲述的是香港回归。起因是鸦片战争。 师:什么是鸦片战争?它为什么会爆发?它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内容探究】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在中英贸易中,又存在怎样的问题?生: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呢绒、布匹等很难卖出去,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十分畅销。最终,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多媒体展示:清朝前期中英贸易情况简图]师:在这种正当的贸易中,英国不仅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反而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种局面严重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状况,英国的资产阶级又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呢?生: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让学生分析并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生: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师: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多媒体展示:林则徐名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师:通过林则徐的名言,请同学们评价一下他的人品,并思考他会不会辜负道光帝的期望。生:恪尽职守,爱国爱民;不会辜负皇帝所托。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整理林则徐禁烟的知识点,并归纳在表格内。生:人物林则徐 地点广州虎门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影响(评价)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多媒体展示材料]情景对话:林则徐:鸦片害国害人不浅,我们必须销烟禁烟,以为我国长久太平。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师:双方都有自己的立场,林则徐认为销烟是正义之举,但英国外交大臣却认为这损害了他们国家的利益。因此,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师: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生: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英国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这场战争也不可避免。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主整理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并归纳在下表中。鸦片战争借口林则徐禁烟(或虎门销烟)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市场爆发时间1840年6月标志英军封锁珠江口(或英军侵入广东海面)过程第一阶段:英军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强占香港岛第二阶段: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攻占镇江→抵达下关江面民族英雄关天培、陈化成 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投降  师:鸦片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左右,而清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成倍于英军,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生:(讨论后回答)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国家在同清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三、《南京条约》的签订师: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危害)生: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割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外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过渡]《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均遭到破坏。师:阅读教材第7页正文部分的内容,回答问题:《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又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害?生: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师:你眼中的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学生集体讨论)生1: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生2: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师:《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主权独立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课堂小结】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由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维方式;通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维方式;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维方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被毁前的圆明园图片及被毁后的图片]师:两幅图片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不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探究】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师: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在华权益?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师: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师:没有这样的事件,战争就不会爆发吗?生:不会,因为这只是英法制造的借口。侵略者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是不变的。师:第二次鸦片战争分为两个阶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战争第一阶段的经过和结果。生: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师:通过《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哪些特权?随后,英、法、美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获得了什么权益?生:特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权益: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多媒体展示材料]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与雍正时期,康熙皇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的一座园林赐给其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并亲自为园林题名“圆明园”。乾隆帝继位以后,又对圆明园的园林景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建筑群,并且在圆明园的东面和东南面修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为万春园)。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圆明园三园。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抢劫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烧毁。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放火烧毁圆明园?生:为了掩盖他们抢劫的罪行。师:如此瑰丽宏大的建筑群,被英法联军烧毁了,请看下面材料: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生:英法联军就是强盗,他们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合作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与学史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如下概括:(1)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扩大:①从战争的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c.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d.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②从战争的影响看:a.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处,割香港岛,第二次开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b.赔款增加:第一次是赔款2100万银元,第二次新增巨额赔款。c.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3)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多媒体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师: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生: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多媒体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师: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所受侵害更大。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课堂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大了侵略权益,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时空条件下认识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培养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即史论结合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对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同时感受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师:(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在170年(今年2021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为什么会爆发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呢?它是如何发展的呢?结局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探究】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师: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背景有哪些?生:(思考后回答) 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师: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生: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众达两千多人。[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师:金田起义成功后,洪秀全率部北上,攻打永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攻克永安后,在政权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生: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二、定都天京师: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生: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和西征。师:《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分配方式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分配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师: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研读”,回答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生:《天朝田亩制度》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实现。【合作探究】你对《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提醒:《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 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无法实现的。师:这场充满腥风血雨的筑梦之路结果如何,大家跟老师一起继续解密天国悲喜剧。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情况。生: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过渡]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风雨即将开始。三、天京陷落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生:过程:洪杨矛盾;韦昌辉滥杀;洪秀全处死韦昌辉;石达开出走。师: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师: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朝纲?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找一找太平天国两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材料一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3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资政新篇》 生:(1)相同点:二者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没有能够实行。(2)不同点:《天朝田亩制度》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政新篇》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真正实行。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拯救岌岌可危的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了哪些军事斗争?生: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师: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师:结合教材,请同学们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生: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师:太平军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它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是教材中短短数语所能概括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和评价也在发生着变化。【综合探究一】“破坏”还是“建设”?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十四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对其控制地区,尤其是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太平军所到之处,名胜古迹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南京明故宫即是如此。……在太平军到过的地方,人们至今仍谈“反”色变。——尤克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对扬州、苏州等传统商业城市的破坏,却为上海、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或可谓破中有建。师: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一说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生:太平天国运动确实给所到地区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但也同时为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何的战争都会带来破坏和灾难,太平天国运动也不例外。但这次起义也客观上带动了一些地区经济的崛起,可谓破中有建。【综合探究二】“促进”还是“阻滞”?材料一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材料二 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也发生着间接的影响。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衬来促成革新;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师: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进程的影响。生:太平天国运动有一定的封建性,如果起义成功,中国将会实现改朝换代,在专制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间接的推动作用。【课堂小结】太平天国是一百多年前农民领袖洪秀全等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它曾占据了中国大片河山,与清王朝对峙长达14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重任。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曾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把天国搬到人间。但是,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最终仍然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