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的图片]师:你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内容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史料]材料一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旧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袁世凯《祭孔告令》材料三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复辟与尊孔》师:这三则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生: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师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多媒体展示图片]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完成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表格。生:时间1915年 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多媒体展示:20世纪初国民现状]20世纪初的中国,是什么主导了国民的灵魂?镜头一:袁世凯祭孔、祭天,大搞尊孔复古逆流。镜头二:受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的影响较深。镜头三:深受封建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的荼毒和戕害,压抑人性的自由。“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镜头四:愚昧、无知、迷信、落后、懦弱、可悲。师:根据材料并阅读教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生:(阅读、讨论、列举、记忆)师(说明):(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师:什么是旧道德?生:(讨论、发言)师总结: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就描述了那“黑漆漆”的吃人世界。师:对待旧道德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是全面否定吗?还是全面肯定?生:(感悟、发言)师总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2)提倡民主和科学。师:什么是民主与科学?民主和科学的反义词是什么?为什么将民主与科学并提?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科学的对立面是愚昧。专制都是以愚昧为基础的,为此封建社会为统治老百姓都普遍采取愚民政策。一个人受尽苦难,却把这一切归结到自己的命不好,压根想不到去反抗专制压迫。因此要提倡民主,就要反对专制。要提倡民主,还要有能行使民主权利的人,这就要学习科学,用科学为民主保驾护航。所以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师:陈独秀根据英文翻译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3)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新文学。[多媒体展示材料]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秀才理解为“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而征婚启事实际上说的是“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师:对,旧文学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会给阅读带来很多麻烦和歧义。师: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内容上须言之有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文,例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白话文的普及,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多媒体展示材料]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多媒体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师: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师: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事件阶级派别学习内容特点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先进技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制度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课堂小结】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斗争,是辛亥革命以来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解放和发展之路的新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铁肩担道义”,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作出了不懈努力。 第13课 五四运动一、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师:歌词中“五四”的火炬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内容探究】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多媒体播放电影《建党伟业》节选巴黎和会部分,之后展示文字、图片材料]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  师: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为何还会出现外交失败的问题?是中国在外交上提出了无理的要求吗?生:不是。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师:中国是战胜国,提出的也是正当的要求,而英、法、美等列强却无视中国的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一个战胜国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弱国无外交。师总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却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黑暗、经济落后,军阀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与列强勾结。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爆发了。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相关信息(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要求、结果)。生: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主力学生斗争形式游行示威提出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结果北洋政府镇压,逮捕多名爱国学生  师: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生:(小组合作探讨)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原因二、五四运动的扩大师:阅读教材第61页“五四运动的扩大”正文部分及图片,回答问题: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生:①中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②西方: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师: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生:表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主导力量: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中心:由北京转变为上海。师总结: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师: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有哪些?生: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师: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师: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生: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师总结: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师: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材料三 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自己斗争的政党。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生:(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2)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师: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多媒体展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发展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师: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都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之相对应的,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课堂小结】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革命面貌。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中共一大内容和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历史图文资料,讲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运用自学、质疑、分组讨论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伟大历史意义。难点:对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导入新课】师: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又是由哪个政党来领导的呢?为什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吧!【内容探究】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多媒体展示:李大钊的经历]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师:通过了解李大钊的经历,你能解读出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吗?生: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过渡]师:除了李大钊,当时有一群年轻人也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有毛泽东、董必武等,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了一起。[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 我(毛泽东)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材料二 董必武也回忆道:过去我们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了,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师:这些年轻人怀揣着相同的初心,开始了实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方式,传播的先驱是谁。生:主要有个人宣传、团体研究以及向工人宣传等方式。李大钊。师: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上刊发,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师: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什么影响?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1919年工人人数60万左右200万左右罢工次数65次左右130多次罢工规模几百人几千人斗争的形式分散斗争同盟罢工、联合斗争斗争目标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  师: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工人阶级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讨论、发言)师总结:这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在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快速发展及其活动,表明了什么?生:(讨论、发言)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条件成熟了。师:结合前面所讲,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生:(讨论、归纳)师总结: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共一大》]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有关中共一大的相关信息。(时间、地点、代表、内容)生: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师补充: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敌人的强大,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忽视了农民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不解决农民问题,革命就不会成功。师:请大家思考一下,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会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生:原因:①新文化运动发起人。②五四运动领导者之一。③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师总结: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师: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奋斗目标——提出实现共产主义。[过渡]在前面我们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限,那么,这些局限是什么时候被突破的呢?生:中共二大的召开部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有关中共二大的相关信息。生: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师:对比中共一大的纲领,中共二大的纲领有什么不同?生:中共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比中共一大的纲领更具体更明确,更适合当时的国情,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强大。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其中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为著名。[多媒体展示材料]在汉口,1923年2月7日,反动军警把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绑在木桩上,让他下令复工,遭到断然拒绝,林祥谦英勇就义。师:这场气壮山河的工人运动是何时爆发的?口号是什么?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生:时间:1923年2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结果:被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意义: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师强调: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在运动中,工人们组织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革命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师:这场气壮山河的工人运动结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生: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师总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投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人民大革命洪流中。【课堂小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唱出了共产党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它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大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