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二、过程与方法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重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难点: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像和南京中山陵图]师: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的伟人之一。你知道他是谁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内容探究】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多媒体展示材料] 吾国人读书,非骤能从政,即从政矣,未必骤柄国钧。倘殚心力以求作相,久而不可期,然后为医,无论良医不易为,即努力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医术,悬其鹄的以求之,当有所获。师: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思考孙中山求学时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生:孙中山选择学医,其学医的目的,是将政治与行医并行,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师: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在这之后,孙中山又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列表归纳,然后派出一位代表向同学们汇报。生:时间革命活动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1895年10月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考察社会实际,为继续革命作准备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辛丑条约》签订后,出现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产生了哪些革命团体?产生了哪些影响?生:革命者及其著作革命团体影响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华兴会、光复会使得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革命力量逐渐壮大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民,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邹容《革命军》 材料二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师:上述材料反映了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生: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合作探究】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其传播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生:(1)原因: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扩大;民族危机使革命知识分子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影响: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同时,各式各样的革命团体的出现,让孙中山认识到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必要性。这样全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了。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列表总结中国同盟会的基本情况。生:成立时间1905年8月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领导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机关报《民报》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师: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兴中会的政治纲领相比有哪些进步性?生: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突出了要建立一个民国政府,同时还强调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师:阅读教材,指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有什么内涵? 师总结: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涵: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对应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思想内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地位前提核心发展补充  师:与兴中会的政治纲领相比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有哪些进步性?生: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突出了要建立一个民国政府,同时还强调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合作探究】“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生: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多媒体展示材料]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之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师: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小组讨论)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领导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领导开展革命运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课堂小结】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他弃医从政,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面对腐败不堪的清王朝政府,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立兴中会,举行起义,宣传革命思想,整合革命力量,直到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此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民主革命即将来临。 第9课 辛亥革命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和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重点:武昌起义。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在含义。【导入新课】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由武汉开始打响。在这场战争中,武汉人民用愈挫愈勇、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赢得了世人的肯定。习总书记评价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习总书记为什么用了“再次”二字呢?那因为在110年(今年2021年)前的武汉爆发了一场革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场革命是如何爆发的,又是怎样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辛亥革命。【内容探究】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生: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年徐锡麟安庆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1911年黄兴黄花岗起义  师: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多媒体展示:《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图片]师: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生: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黄花岗起义。师: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过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和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尽管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武昌起义的胜利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二、武昌起义[多媒体展示:武昌起义基本信息、《武昌起义》视频片段]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哪位同学可以简单地说一说武昌起义的过程?生:(1)有利条件: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2)简要过程: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经过发动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多媒体展示:《湖北军政府》《黎元洪》图片] 师: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生: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多媒体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师:思考为什么前四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而武昌起义仅用两天时间就取得了成功。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补充: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作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同盟会的支持;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的支持;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师: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生:……师: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地去评价,不能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就是要推翻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政治的民主化。那么从革命的最终结局来看,这个目的是没有完成的。所以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多媒体展示: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内容]【课堂小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难点:对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认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像及《大总统誓词》]师:辛亥革命后不久,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这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中华民国的诞生有何意义?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作 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的制定又有着怎样的背景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内容探究】一、中华民国的建立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表格中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知识点。生: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时间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纪年公历、民国纪年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师: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多媒体展示材料]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师: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多媒体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师:清宣统皇帝是在什么时候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生: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师:清宣统帝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回答问题: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生: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师: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生: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师: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生: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合作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学生:(思考、讨论)师总结:①帝国主义的支持:帝国主义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②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当时同盟会十分涣散,几近瓦解状态,南京临时政府中的旧官僚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甚至同盟会中的有些同志也对其施压,孙中山在此形势下被迫妥协退让。③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袁世凯是觊觎政权多年的政客和野心家,善于使用政治手腕。他对革命党人和清政府都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腕,对清政府加紧逼宫,指使段祺瑞等部将通电拥护共和,又许诺清政府以优待条件,终于迫使宣统帝退位。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师: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生:国家主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权利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参议院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权司法独立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第一章主权归属有何特点?否定了中国古代何种体制?(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否定了哪种观念?(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原则?否定了中国古代制度中的哪种原则?(4)请你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直接目的。生:(阅读材料,讨论、比较、分析)(1)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2)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级制度。(3)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4)目的:限制总统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1)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宪政意识。(2)它不仅是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是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 (3)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课堂小结】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施压,再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介绍宋教仁遇刺、评价袁世凯,学会用书面语、口语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模拟宋教仁演讲,报道宋教仁遇刺真相,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导入新课】学生表演小话剧:(三人上)同学甲(袁世凯)阔步走上讲台(边走边大笑):“哈哈……我袁世凯,已清除了两个拦路虎(边说边做手势),一是暗杀宋教仁;二是镇压了二次革命。”同学乙(手下乙)快嘴补充:“孙、黄二人也流亡日本了。”同学丙(手下丙)快接:“对。总统大人,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呢?”同学乙(手下乙):“当然是当正式大总统了。”同学丙(手下丙):“还要解散国民党。”同学甲(袁世凯):“我要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我还要无限连任,指定继承人……” 同学乙丙(几乎同时):“那就当皇上!”三人同时大笑(谢幕,走下讲台)。师:感谢这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大家掌声鼓励。刚才的故事情节给我们展现了袁世凯贪得无厌的贼子嘴脸,其真实历史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师解释:“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下:【内容探究】一、二次革命[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来,各省都督拥兵自重、财政独立,尾大不掉比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材料二 当时的中国一下子涌出来三百多个政党,这些政党多如牛毛,产生的是无穷无尽的党争。师: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中国是否变成了一个和平统一的新国家?生:并不是和平统一的国家,各省拥兵自重,政党林立,斗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师:袁世凯作为临时大总统,他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生: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制造“宋案”,武力镇压国民党等。师: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谁?生: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师: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生:以宋教仁为代表的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得袁世凯大为惊恐。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心以武力平复国内的舆论压力和革命党人的斗争。请问袁世凯是怎样做的?生:袁世凯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师:“宋案”引发了“二次革命”,请同学阅读教材,归纳二次革命的相关知识点。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结果最终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  师总结:由于国民党刚刚组建,力量涣散,面对袁世凯的镇压,二次革命很快便以失败告终。这次战争,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师: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生: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师: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请同学们说说“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生: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师:“二十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师总结: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中国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加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多媒体展示:《1941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图片]师强调: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会实现他的皇帝梦吗?[多媒体展示材料]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都促使了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生:不会,这时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三、护国战争师:面对袁世凯的复辟野心,孙中山首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生:发表《讨袁檄文》。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生: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不得人心。 师:袁世凯的复辟引发了护国战争。这场战争有哪些领导者?生:主要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师: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战争,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因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节节败退。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师:请同学们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为什么会失败?(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师总结: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行径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④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四、军阀割据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逐渐分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控制的区域有哪些。生:派系领导者控制的主要区域直系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皖系段祺瑞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张作霖东北滇系唐继尧云南、贵州桂系陆荣廷广东、广西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了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师总结:(1)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2)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综合探究一】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有哪些表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做了哪些不懈的斗争?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生:表现:袁世凯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制造“宋案”;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不懈斗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认识:中国的革命道路是曲折复杂的。【综合探究二】教师多媒体展示孙中山的图像,引导学生归纳孙中山为了民主共和制度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总结对孙中山的评价。生:(讨论后回答)师强调: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大公无私、屡败屡战、坚持不懈、开拓进取的精神。【课堂小结】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这种复辟行径,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活动,领导护国战争,终于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死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