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三章综合训练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B.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2.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D )A.迅速进行迫降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C.保持原有高度D.升至平流层解析第1题,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如二氧化碳比例的增加主要是人为原因。第2题,雷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对流层,飞机遇到雷雨天气说明还在对流层,对流层由于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大气不稳定,不适宜飞机飞行,飞机应升至平流层,以保证安全。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辐射传递的方向。读图,完成第3~5题。(注: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3.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辐射方向及多少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A )A.纬度相当B.海拔相当C.距海远近相当D.大气透明度相当
4.近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A.①⑤B.②⑦C.③⑧D.④⑥5.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D )A.地面辐射弱B.太阳辐射强C.大气反射强D.大气逆辐射弱解析第3题,图示箭头①⑤都是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若两箭头传递的辐射方向及多少相同,即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说明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当。第4题,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接受了地面辐射②⑦增温,因此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越远离地面温度越低。第5题,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形成霜冻。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图1为小明同学暑假在当地拍摄的三七种植大棚照片,上覆黑色的透气尼龙网;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图1图26.图1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B )A.削弱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增强④7.对图2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①—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C.③—多云天气比晴朗天气作用强D.④—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
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白天,太阳辐射强,尼龙网可以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B项正确。不能削弱①太阳辐射、增强③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地面辐射。故选B项。第7题,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④,A项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项错误。多云天气比晴朗天气的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C项正确。④为地面辐射,D项错误。故选C项。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8~10题。8.下列关于对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上升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波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A )A.A层B.B层C.C层D.B和C层10.图中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C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反射解析第8题,B层温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上升;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C层中的电离层。第9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而云层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应图中A层。第10题,图中A层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空气的运动。读图,完成第11~12题。1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B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表面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表面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气温日较差大是昼夜长短所致D.曲线②所示气温日较差小是纬度所致12.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存在时间为( B )A.18时至次日7时B.7时至当日16时C.16时至次日8时D.6时至当日18时解析第11题,水的比热容大,其气温的日变化小,陆地比热容小,其气温的日变化大,故曲线①表示的是陆地表面气温曲线,A项错;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表面气温曲线,B项对;曲线①所示气温日较差大是比热容小所致,C项错;曲线②所示气温日较差小是比热容大所致,D项错。第12题,海风存在的时间应该是海洋表面气温低于陆地表面气温的时间,结合甲图可知7时至当日16时海洋表面气温低于陆地表面气温,选B项。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城中古老的“风塔”是一种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到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第13~14题。1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D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B.便于采光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14.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B )A.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为上升气流D.四周为上升气流解析第13题,“风塔”高于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下沉到房屋底部的水池。D项正确。第14题,空气透过镂空处进入室内下沉到底部的水池,经水池降温后的冷空气,从水池流向四周的房间,起到降温的作用。B项正确。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完成第15~16题。
15.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C )A.海风B.陆风C.山风D.谷风16.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D )A.长城站B.昆仑站C.泰山站D.中山站解析第15题,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C项正确。第16题,由图可知,中山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D项正确。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0.6米、0.5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料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插入小孔内(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在玻璃柜内的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1)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 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2)下面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 图。该图中B、D两点,气压较低的是
点;A、B两点,气压较高的是 点。若A、B两点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则图示时间应当是 (填“白天”或“夜晚”)。 答案(1)热力 B(2)甲 D B 夜晚解析第(1)题,这个实验验证的是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第(2)题,热力环流中,热的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下凹,对应高空形成高气压,等压面上凸;冷的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等压面上凸,对应高空形成低气压,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的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所以B点气压高于D点气压。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A点气温高,形成低气压,B点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即A点气压低于B点气压。夜晚,陆地相对于海洋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因此图示时间应当是夜晚。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约占入湖总水量的94.8%,蒸发约占出湖总水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为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博斯腾湖区域图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概述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白昼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早;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比冬半年早。(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城市热岛环流在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夜晚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解析第(1)题,结合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可直接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为冬季。结合冬季博斯腾湖与陆地的温差及冬季风的影响分析原因。第(2)题,结合夏半年陆地、湖泊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及温差变化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城市热岛环流判断影响并分析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