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章单元测评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第1~2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解析第1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第2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因此A项正确。(双选)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D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泥沙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4.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BD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解析第3题,河道裁弯取直会缩短航运里程、加速洪水下泄、减少泥沙淤积,不会减少来水量。第4题,老河故道、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两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北岸,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位于长江河道的北岸,C项错误。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第5~6题。5.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D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C )A.山东B.云南C.新疆D.广东解析第5题,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第6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读我国某地风蚀蘑菇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上部被遮盖的部分),完成第7~8题。
7.图中经过P处的等值线的数值为( C )A.813B.814C.815D.8168.在岩壁上,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孔穴,远望犹如窗格和蜂窝,这种地貌被称为石窝。图中四地点中石窝最密集的地点是( C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7题,图中等高距是1米,因该地貌是风蚀蘑菇,虚线等高线在下面,所以经过P处的等高线数值大于814米,应为815米。故选C项。第8题,石窝是因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由图中风蚀蘑菇的形态可知③地点处等高线在四地点中最密集,说明坡度最大,风沙对岩石的侵蚀最严重,所以形成的石窝最多。故选C项。下列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第9~10题。时 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强沙尘暴发生频率/次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千米 2·年 -1)1560210024609.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D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沙化地区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10.针对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现状,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C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规模,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解析第9题,我国的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土地沙化速度不断加快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放牧、开垦等),以及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加快了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D项正确。第10题,强沙尘暴和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开采地下水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土地沙化程度,A项错误;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规模,会导致过度放牧,草场生物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项错误;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农、林、牧相结合,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此措施有效,C项正确;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此措施不现实,D项错误。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图示地区最典型的地貌是( B )A.移动沙丘B.喀斯特地貌C.冲积平原D.盆地地形12.该地区天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A.喀斯特溶蚀作用B.喀斯特沉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波浪侵蚀作用解析第11题,图示地区为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发育了喀斯特地貌。第12题,天坑是塌陷的喀斯特漏斗,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峰丛、峰林和孤峰的剖面,据此完成第13~14题。13.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B )A.玄武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D.花岗岩分布区14.图中标注有三种山地地貌,按照其形成顺序依次是( B )A.峰丛→孤峰→峰林B.峰丛→峰林→孤峰C.孤峰→峰丛→峰林D.峰林→孤峰→峰丛解析第13题,峰丛、峰林、孤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多发育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第14题,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峰丛进一步接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峰林;孤峰是孤立的石灰岩山峰,是峰林继续发展的产物。海岸地理学家Pikey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哪里就有障壁岛的存在。”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15.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C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 ②大湖湖口 ③波涛汹涌的海岸 ④珊瑚礁众多的远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6.上图所示障壁岛是( B )A.波浪侵蚀而成B.泥沙堆积而成C.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D.火山喷发形成解析第15题,障壁岛的形成条件包括“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沙丘广布的海滩可供应沙子,①正确;大湖湖口的底部较平整,②正确;波涛汹涌的海岸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泥沙堆积,③错误;障壁岛在海岸附近,④错误。C项正确。第1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障壁岛是沙子或底泥堆积而成,B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2分)17.(14分)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中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吐鲁番盆地 ②天山山脉 ③雅丹地貌 ④沙丘地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2)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的形成原因。(3)请分析图中雅丹地貌的地貌特征。答案(1)B(2)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3)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沙丘地貌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③④正确,故选B项。第(2)题,两个景观都位于干旱地区,都与风力作用有关,但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沙丘是风积地貌。第(3)题,根据图及所学内容可回答其特征。1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水下三角洲是三角洲平原的水下延续部分,它位于河口区的口外海滨段,其形成和变化受河流输沙量、潮流、风暴潮、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中上游干支流众多水库的建成,尤其是2003年三峡水库建成蓄水,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近年来我国沿海风暴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等,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产生了影响。图1示意1955—2018年长江口年输沙量统计,图2示意三角洲型入海河流河口区分段。图1
图2(1)指出进入21世纪后长江口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2)简述年输沙量变化可能给长江口海岸地带带来的影响。(3)长期以来,长江口外海滨段发育了广阔的水下三角洲。有人预测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面积将会减小,请你为该预测提供论据。答案(1)呈下降趋势。长江中上游干支流修建了众多水库,尤其是三峡水库蓄水,使大量泥沙沉积于库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或长江流域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减少了水土流失。(2)长江口年输沙量减少,海岸侵蚀增强,海岸线可能后退;滩涂面积减小,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海岸工程;等等。(3)21世纪以来,长江口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沉积于水下三角洲的泥沙减少;风暴潮、潮流等对水下三角洲的侵蚀加剧,水下三角洲由以沉积为主转变为以侵蚀为主,面积呈缩小趋势。解析第(1)题,据图1分析,21世纪后长江口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长江中上游干支流修建了众多水库,尤其是三峡水库蓄水,使大量泥沙沉积于库区;同时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使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减少了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含量减少。第(2)题,长江口年输沙量减少,导致海岸侵蚀增强,海岸线可能后退;海岸侵蚀增强,淹没沿海滩涂,滩涂面积减小,影响生物多样性;海岸侵蚀增强,破坏海岸工程;等等。第(3)题,据图1可知,21世纪以来长江口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沉积于水下三角洲的泥沙减少,泥沙来源减少,水下三角洲不会变大;“近年来我国沿海风暴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风暴潮、潮流等对水下三角洲的侵蚀加剧,水下三角洲由原来的以沉积为主转变为以侵蚀为主,因此会出现面积缩小的趋势。19.(12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解析第(1)题,造成泥石流多发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坡度、降水、植被覆盖情况等。通过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主要由夏季暴雨引起;比较甲、乙两地可以看出甲地较乙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乙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而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易形成暴雨,诱发泥石流。第(2)题,图中丙地靠近铁路与河道,因此泥石流会冲毁附近的铁路,阻塞河道。20.(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材料二 图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材料三 图乙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答案(1)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明显,形成V形谷。(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3)河谷海拔较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场所;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便于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谷底,提供肥沃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甲河谷形态分析,该河谷先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V形河谷。第(2)题,河床沉积物特点是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下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大,上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小。第(3)题,河谷地带的资源环境特点,可以结合食物来源分析。河谷地区的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场所。谷底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便于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沉积在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