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我是古老的文字,你认识我吗?
善用之则为福
不善用之则为祸
一、灭火的原理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⑴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灭火的方法:
②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②森林火灾时,砍一些外围树木,形成隔离带。①酒精灯熄灭时用灯帽;①煤气起火,应先迅速关闭阀门;
⑶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①吹灭蜡烛;②高压水龙头扑灭住房火灾。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满足其一即可!交流共享
你有哪些使火燃烧的更旺的方法?劈柴、粉碎扇风、鼓风
劈柴、粉碎扇风、鼓风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促进燃烧的原理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活动天地6-3乙炔的不充分燃烧与充分燃烧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黑烟冒出,放出热量。没有黑烟,放出大量的热量。
2C2H2+O2=4C+2H2O点燃2C2H2+3O2=4CO+2H2O点燃后果:浪费燃料;污染环境;可能造成煤气(CO)中毒.2C2H2+5O24CO2+2H2O点燃
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2.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3.增大氧气浓度4.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5.增大氧气浓度活动天地6-4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促进燃烧的方法(P121)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天津爆炸图片
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面粉、煤粉、鞭炮、炸药等。◆易燃物易爆物注意:凡是可燃性物质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定向爆破指利用炸药爆炸的作用,把某一地区的土石方抛掷到指定的地区,并大致堆积成所需形状的一种爆破技术,主要用于修坝、筑路(路堤和路基)、平整土地(工业场地和农田建设)等。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物理变化B.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C.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凡是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实战演练B2.下列灭火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C.隔绝空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
4.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易熄灭,其原因是()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点燃D.火柴杆接触氧气少5.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CA
6.下列灭火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A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A
8.爆炸()A.是物理变化B.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C9.在日常用品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食用油⑦食醋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⑦C
10.《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到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提供热量,使木船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移走了可燃物穿越火线
燃烧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控制变量对比法石块乙甲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小结与回顾:化学服务与生活安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