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即新课标作为教学目标制定依据,结合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结合教材革命形势图讲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阅读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学习革命志士革命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升华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二、教材分析(一)课程内容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达标要求知道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情况;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历史意义;通过对革命志士革命活动的学习,继承和弘扬革命先驱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二课时,本课时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1 用。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进步。作为革命思想的实践,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本课设置了两个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两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领导的尤其是同盟会成立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已经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同时也锤炼了革命力量。武昌起义的枪声震动了旧世界,振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分散在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及与同盟会有联系的各地革命组织亦纷纷响应。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自发斗争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辛亥革命最终成功地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三、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广州市学业评价标准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道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说出黄花岗起义的领导人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情况。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培养时空观念。2.通过阅读解读史料、观看视频,分析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和史料实证素养。2 3.通过对革命志士革命活动的学习,感悟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先驱的不懈奋斗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二)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课程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本课是线上课程,师生之间的交流受限,学生反应差别,因此设计时紧扣历史教科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辅栏资料,并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完成教学目标。六、教法与学法(一)教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探究法。(二)学法阅读法、归纳法、材料分析法。七、教学对象及特点:八年级学生,线上学习八、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九、课时:1课时(20分钟)3 十、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围绕着辛亥革命这一大事件展开,这三部分内容层层递进。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为武昌起义的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武昌起义的胜利爆发,迎来辛亥革命高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十一、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抚今追昔,进入课题。出示学生清明节期间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扫墓的照片。关注现实,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利用乡土历史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其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教学过程1.革命志士的奋斗本部分介绍了武昌起义前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革命党人的英勇战斗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在政治上打击了清朝统治者,推动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这部分主要是完成目标1和目标3内容的学习。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42、43页,完成武昌起义前一系列武装起义的概况表。落实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或评价等主要因素。通过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起义名称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特点4 ②黄花岗起义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本目主要完成目标1和目标3。一是有意识地加强广州学生在乡土历史方面的学习,了解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基础知识,理解黄花岗起义的历史地位。二是通过学习黄花岗起义的先烈们为追求真理、奋不顾身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对黄花岗起义进行简单的讲述,出示黄兴《绝命书》、林觉民《与妻书》,让学生畅谈感受,结合实际,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加深学生对黄花岗起义历史地位的理解,使用教材中“材料研读”里孙中山《序》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通过阅读这段材料及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加深对本目知识的理解。教师适当进行补充和点拨。2.武昌起义的爆发武昌起义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本目主要完成目标1和2中关于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基础知识,认识到武昌起义是革命党人领导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1了解武昌起义的概况。播放视频《武昌起义》,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结合武昌起义形势图,梳理武昌起义的基本情况,5 可简单梳理为“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湖北军政府成立”。出示武昌起义有关遗迹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等,给学生直观印象。②出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指导学生找出武昌和武昌起义后独立的省份。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时空观念。③教师解释辛亥革命的概念内涵。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狭义和广义概念,理解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指导学生辨析知识易错点。过渡: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中,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有哪些重要意义呢?3.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难点,也是要完成的目标3的内容。但本课教材的史实内容却只讲述到武昌起义推动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独立,而辛亥革命的重要胜利成果——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下一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很难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因此,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只能通过交代辛亥革命之后的出现的一些情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气象。从而分析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理解其意义。教师最后总结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6 ③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三)小结:使用板书边复习边小结本课知识。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十二:教学评价类别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目的领导阶级性质主张结果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归纳比较,认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十三、板书设计7 十四、教学反思(一)特色1.设计能够紧扣统编历史教科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思考题,同时利用教科书的正文(包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必修》)作为分析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辅助材料,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2.设计能够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革命志士革命活动的学习,感悟革命党人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3.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挖掘身边的历史,例如广州黄花岗起义,联系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感。(二)不足在进行辛亥革命意义的分析,出示的材料大多是二手材料,原始资料的呈现还不够充分,因此,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这点上力度不够;同时设计过程中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