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4章第1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习目标】【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课件、种植业分布图、畜牧业分布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类型,为我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其实,农业不仅为我们带来美食,还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农业的学习。学生欣赏视频,感受画面中反应的地理环境差异给南方北方的饮食带来的巨大差异。运用多媒体素材,声形并茂,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并导入今天的新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学习问题探究下列生活用品的原材料,分别来自农业的哪些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请大家考虑半分钟,然后开始抢答!(抢答,其他学生补充)学生可以回答出,面包的原材料来自种植业,牛奶—畜牧业,皮鞋—畜牧业,对于袜子,出现了两种意见,纯棉袜子—种植业,羊毛袜子—种植业。对于水果,有的学生说种植业,有的认为是林业,有些可以综合两方的意见指出,水果中的西瓜、草莓属于种植业,而苹果、梨属于林业。通过抢答,可以把“农业与我们”这一知识点迅速落实,并且活跃了气氛,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衔接过渡:看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相当密切。刚才看好多同学对着“肉夹馍”咽口水,现在我们就从“舌尖上的美味”肉夹馍开始讲起吧!以“肉夹馍”6
合作学习问题探究肉夹馍中的馍,由小麦磨成的面粉经过烘烤制成,而小麦是我国北方种植业主要的粮食作物。那么咱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吧。首先,让我们来个回顾生物上学习的知识,你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那些条件吗?实际上,这些条件,我们在地理课上也学习过,你还记得吗?衔接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种植业的分布吧!合作探究一:东西部种植业的差异首先请学生观察图中的分界线,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那么西部地区有没有种植业分布呢?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为何分布在图中所示的三个区域?它们具备哪些有利条件?东部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衔接过渡:我国东西部的种植业存在很大差异,那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在各方面都一样吗?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东部地区种植业的差异!合作研究二: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种植业的差异展示我国种植业分布图,圈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对比差异。1、我国三大平原的种植业在粮食作物、作物熟制、耕地类型上有何差异?2、这些差异是哪些原因导致的?联系生物学的知识,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学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可以较容易的指出答案。学生辨别出这是400mm等降水量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有。由学生结合课本图及前面章节所学的有关气温、降水、气候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西北地区水源充足的绿洲,青藏地区温暖湿润的河谷。结合以前学习过得中国地形、气候知识,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学生仔细读图后,结合学过的土地资源,气候知识很容易总结出:东北平原:①旱地华北平原:②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③水田东北平原:④一年一熟华北平原:⑤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⑥一年两熟或三熟入手,引出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考虑这些因素对种植业的分布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差异”入手,引导学生思考400mm等降水量线东西两侧种植业存在的差异。以“差异”入手,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种植业在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方面的差异。6
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合作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对于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完成表格,比较主要地形区的种植业。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东北平原①④⑦华北平原②⑤⑧南方地区③⑥⑨衔接过渡:显然,一个肉夹馍好不好吃,主要取决于肉煮的是不是地道。肉夹馍采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添加多种调料小火慢炖而成。猪肉的选取,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的农耕区,猪等家畜的饲养在这里非常普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畜牧业,探究它的分布特点吧!探究三:农耕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的差异展示我国畜牧业分布图,出示分界线,请学生辨认分界线。过渡衔接:我国畜牧业形成了西部牧区畜牧业,东部农耕区畜牧业的格局。而这两类畜牧业在饲养方式和饲养的动物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开动脑筋,在你的课本中找出答案吧!分布地区生产方式(放养或圈养)生产对象(饲养的动物)主要产品东北平原:⑦春小麦、大豆、甜菜华北平原:⑧冬小麦、花生长江中下游平原:⑨水稻学生结合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可以分析出,北方南方由于降水,气温有所差异,导致了耕地类型,作物熟制有所差异,进而影响了种植业的分布。学生可以辨认出400mm等降水量线,有的学生可以说出这条界线还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结合畜牧业分布图以及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预习,可以找到答案。牧区畜牧业分布在①西部地区,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②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分析出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并运用到农作物的分布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其主动性。从肉夹馍的“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畜牧业的分布。从“差异”入手,引导学生探究400mm等降水量线东西两侧畜牧业的差异。6
学习问题探究牧区畜牧业①③⑤⑦农耕区畜牧业②④⑥⑧你能不能找到这些动物属于哪个牧区呢?展示渔业、林业分布图,请学生说明渔业林业的分布情况。东部季风区;牧区的生产方式为③放养,农耕区的生产方式为④圈养;牧区的生产对象为⑤牛羊马骆驼,农耕区的生产对象为⑥鸡鸭鹅,猪牛羊。请学生上讲台点击动物图片进行讲解。渔业分布在东南部(河湖密布、沿海),林业分布在山区。学生自主读图发现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可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点击动物图片,自动出现连线,模式新颖,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巩固训练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种植业、畜牧业的分,结合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我们来做个联系。把下列地理名词,填入农业分布示意图中。请学生上讲台点击图片进行讲解。学生采用抢答的方式完成通过巩固练习,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学以致用。6
合作探究提高升华大家可以看到,我国的农业分布并不均匀,那我们应该如何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合理的进行农业布局呢?那我们可不可以换个布局方式呢?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假如你是该县的县长,根据该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请选择适合的农业生产部门,并说明理由。1、西北部山坡较陡,适宜发展。2、中部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发展3、东南部河湖密布,水流平缓,适宜发展。衔接过渡:交换以后布局不合理。并能指出原因。西北地区更干旱,不适宜种植业发展……学生能结合地形、气候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适宜的农业类型。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湖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淡水渔业)。学生联系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其意识到所学的地理知识是实用的,是能够解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提高其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看来大家都能做非常好的决策者,下面让我来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吧!测试评价1、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A.工业B.农业C.交通运输业D.旅游业2、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寒冷的高原地区B.湿润的低山丘陵山区C.温带草原地区D.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3、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的是()A.成都平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4、秦岭-淮河以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玉米C.高粱D.小麦5、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农作物分布差异明显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A.土地B.水源C.地形D.气候6、下图是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学生完成测试评价,检验本节课学习效果,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再进行重点把握。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应该选择B2、种植业需要有充足的热量、水分和光照,还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应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选择D3、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少,属于中温带,农作物一年一熟,选择C4、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选择A5、气候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两方面,选择D6、选择A解题技巧:首先观察小麦的播种面积,发现乙、丙两地水稻的种植面积较大,应位于南方地区,河北、新疆不合题意,排除C、D选项;进而观察到丁地的小麦播种面积是最大的,而选项B中丁为新疆,新疆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少,不可能有大面积的小麦种植,排除B项。通过课后测试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