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邓一民学校广州市华附海珠双语学校学科地理适用对象初一年级学生教学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一部分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和地球大小的?”这一问题来展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概括地表达了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突出人类教材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内容知,因而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分析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而在认识地球大小的部分,教材利用立体地球图形直观展示,利用数字让学生了解地球大小,并设计了“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地球之大。本节教学内容是地理知识学习的开端,教学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用好用活教材,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联系与运用中对空间概念建立起直观的感知。该课内容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本的最后一单元“地球运动”的第二课中,学生已经学到了“地球是球体”的观点。同时也有一定登高望远、观看月食等生活体验,但是将这些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则要求学生有效强的理性思辨能力。本节课中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渗透学情科学史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获取证据中培养科学思辨能分析力。初中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于小学,特别抽象思维能力,初中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挖掘。对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学生会找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一次次挖掘,通过不断思考达成学习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目标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教学地球的大小重点教学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难点课程标准本条课标有两点基本要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以及“用平均半内容解读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广州市华附海珠双语学校的邓老师,欢迎大家走进七年级的地理课堂。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和月亮一自我介绍样的星球,它们美丽而又神秘。而孕育了我们人类生命的就是眼谈话引入导入新课前这颗蓝色的星球-----地球。【展示微信登陆画面及神舟十二号拍摄的地球画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描述地球的形状相信同学们在这节课以前就已经看过地球的相片、清楚了解以设疑激地球的长相了,对吗?那么,老师考考大家,你会用以下哪个词发学生的来形容地球的形状呢?学习兴趣【展示选择:圆形/球体】在几何里,圆形是平面图形,因此我们一般将地球的形状描述为球体。你选对了吗?二、感知古人眼中的地球关于“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在今天看来极其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通过这首南北朝民歌《敕勒歌》,穿越到亘古荒凉的年以古代诗步步探索代,感受一下古人眼中的大地。歌带学生推进认识天圆【展示《敕勒歌》】认识地球地方说形状敕勒歌①②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用现代白话文翻译是什么意思呢?这句歌词表达的意思是: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这反映出了我国自远古以来很长时期人们对天空和地面的认识:天是圆的,而地是方的。为什么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呢?主要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飞机,更不可能进入太空,人们的活动范围、视野范围狭小,往往凭直觉认识事物,他们
看到地面是平的,便以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三、人们推测地球是球体通过图片【展示太阳、月球图片及日食动画】展示推测地球是球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体。锻炼学善于观察的人们发现,太阳、月亮的形状看上去都是圆的,月食、生读图联日食现象发生时,阴影的变化似乎也与圆相关。人们便萌发出一想的能力。个想法:我们生活的大地,它的形状会不会和太阳、月亮类似呢?于是,逐渐地形成了“地球”这么一个概念。四、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球体但这也只是推测,没有实质的证据证明地球就是一个球体。直到公元1519-1522年,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首次用实际行动尝通过阅读材料跟随试去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是怎样的实际行动呢?就是环球航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球航行,锻三页,找到这幅麦哲伦航行路线图,我们一起来跟随麦哲伦船队炼学生阅纸上环球航行。读材料提1519年9月,麦哲伦带领两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帆船,取信息的从欧洲西班牙出发,向西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能力。洋。在南美洲大陆最南端和火地岛、克拉伦斯岛、圣伊内斯岛之间的这个海峡就是以麦哲伦命名,以纪念麦哲伦对航海事业作出的贡献。历经千辛万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麦哲伦船队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然而很不幸,麦哲伦在这里因卷入当地人的纠纷而身亡。但船员们没有放弃,带着麦哲伦的遗愿继续西行。他们渡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此时船队只剩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通过这次航行,从西班牙出发,一路向西,最终回到西班牙,航线环绕地球一周,人类终于首次证实了地球并不是平的。五、人类确证地球是球体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人类终于进入太帮助学生空,拍摄到了地球的全貌,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树立正确
【展示地球卫星影像并进行介绍】的科学观。第一张名为“蓝色弹珠”的相片是在1972年12月7日由美国阿波罗17号太空船上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拍摄当时太空船正背向太阳,对于身在太空船上的宇航员来说,地球的大小就像小孩子玩耍的弹珠一样,因而命名。这张照片是少数能把整个地球清晰地拍下来的照片,是迄今为止最广泛流传的地球照片。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就是用了这张“蓝色弹珠”。第二幅动画是我国“风云四号”卫星A星为地球拍摄的动态以实例感受祖国科“写真”。“风云四号”A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技发展迅于2016年12月发射升空、2017年投入使用。为了祝贺“风云四速、祖国国号”取得巨大突破,2017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手机微信启动力强盛。画面首次“换脸”,将“蓝色弹珠”换成“国产地球的脸”,也就是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东半球相片。2021年6月,我国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亲眼目睹了美丽的地球。7月4日,航天员进行从中国空间站“天宫”首次出舱活动。出舱活动的任务之一就是调整舱外全景摄像机,我们一起来看看航天员完成任务的实况以及全景摄像机记录下来的地球身影。【播放中国航天员出舱新闻片段】六、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过程的感受从天圆地方,到拍到地球全貌,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悟和启发呢?老师认为,每一次的观察和发现,都很有可能是猜想的起点。对于猜想,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求证。当然,我们的认知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世间万物也在不断变化,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可能也会被推翻,就好比地球的形状,说不定若干年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对于大千世界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坚持科学实践求证!
一、地球大小的数据描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不仅利用人造卫星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展示地球大小数据示意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四页,看看图1.2用了哪些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通过展示图中用了三个数据描述地球大小:第一个数据是地球的表面图片,读懂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第二个数据是最大周长,此处正好是地球大小赤道所在,因此最大周长也称为赤道周长,约为四万千米。在毛的数据。提主席诗词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中高学生空的“八万里”指的就是赤道周长四万千米。第三个数据则是地球间想象和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思维能力。二、类比感知地球的大小地球大小的数据我们都知道了,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请通过和身边事物的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四页活动,我们利用校园里的事物来比较一下:类比感受①学校里一个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5.1亿平方千地球之大。米的表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呢?计算结果是728亿个。②学校田径场的跑道是400米的总长,地球最大周长4万千米约相当于多少个400米跑道的总长呢?答案是10万个。看图理解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跑400米你需要用多长时间呢?如果以地球大小这个速度跑4万千米,可能需要花多长时间呢?提高空间通过以上两个计算,可以感受到我们居住的地球非常庞大!思维能力三、进一步科学描述地球的形状刚才我们提到观察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开始,而科学用词要求培养学生精炼、严谨。关于地球大小的描述用词,你有什么发现吗?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关于地球的数据描述为“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而不是度。“半径”“周长”。使用“平均”、“最大”这样的修饰语说明了什么呢?对于地球的形状,你认为哪种描述更科学呢?【展示选择:正球体/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说明在不同的位置测量得出的地球半径和周长数据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推测地球并不是一个
正球体,描述为不规则球体更加科学。同学们,你选对了吗?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回顾梳理通过课堂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梳理【展示思维导图并回顾】本节课学同学们,对于人类而言,地球这个球体是一个庞然大物。探习内容。索地球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渴望和追求的目标。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和其他星体比较,地球却渺小得微不足道。仅在太阳系内,课堂总结最大行星木星半径约为70000千米,第二大行星土星半径约为60000千米,都在地球的10倍以上。而太阳半径超过70万千米,地球的10万倍以上。然而,目前人类所认识的星体中,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也只有地球,因此,我们应珍惜和爱护我们唯一的地球,以这里为起点继续探索宇宙中的未知奥秘!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谢谢观看!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