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知识点一、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二、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 (11)方其破荆州:当(12)横槊赋诗:朗诵。(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15)逝者如斯:此,指水(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1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三、重点虚词(1)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 之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4)其其声呜呜然:那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何为其然也:语气词(5) 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 (8)而今安在哉:哪里(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五、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舞。“泣”,使……泣。动词的使动用法。(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东,向东。名词作状语。(3)下江陵,顺流而东:下,攻下,名词作动词。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友,以……为友。名词的意动用法。(5)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6)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六、文言句式(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即“凌茫然之万顷”。(2)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即“予怀渺渺兮”。(3)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即有吹洞箫之客。(4)何为其然也:介词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5)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安”作宾语,宾语前置。(6)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7)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 “何”作宾语,宾语前置。(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9)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被。(10)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七、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整体感知】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景,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通过“乐——愀然——喜”三个情感词,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乐甚”;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本文虽然体裁为“赋”,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赋”(例如杜牧的《阿旁宫赋》)的特点,而是彰显了“以文为赋”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