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二、理解词义1.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2.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3.抵御:抵挡;抵抗。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5.纤弱: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6.臃肿: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这里指蝉形体大。7.罅隙:缝隙。8.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9.坚韧:坚固有韧性。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第二部分(2-11):写蝉的地穴以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第三部分(12-24):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25-26):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四、问题归纳1.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4.第11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试品析其好处。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5.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6.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7.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了蝉的一生。五、课文主题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艰难的生长过程清晰地呈现到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的同情、怜爱之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