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 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学生解答出 8-3=5(个),教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再做一遍,也可以用加法检查) 【设计意图】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汇报 ①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②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小结反思: 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合理搭配,解决问题 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 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 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同学的作品,引发争论。 ②交流辨析 辨析:学生发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 ③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袜子:4元/双。列式解答3+4=7(元) 5+4=9(元) ④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 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条件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发现缺条件。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 (2)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①出示2号信封。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 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 学生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 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②引导学生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 【设计意图】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能力 ①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情况吗? 出示算式:2+5 3+5 2+3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这么多购买方案,无论哪种方案,我们要读懂它,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 ②还可以怎么买?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合适、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总结反思中,感悟方法 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 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 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怎么解读这个算式? 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经验,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明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