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 分数的再认识二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旨在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整体“1”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分数单位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通过动手量一量纸条的活动,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如“量一量”“填一填”等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后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测量中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借助填写分数墙活动,概括、总结分数单位的意义。
参与数学活动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好手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纸条
学生准备 教材附页3中图1的纸条 剪刀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吗?(课件出示图形:)
预设 生: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
师:结合图形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比大。
生2:里有2个。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看来,我们对分数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今天,我们就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程度,同时为研究分数单位做好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活动: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请学生剪下附页3中图1的纸条,分别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思考:如果能正好量完,是几个纸条长?如果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表示长度?
(2)交流测量结果。
预设 生:数学书的宽正好是3个纸条长,数学书的长不够5个纸条长,比4个纸条长多一些。
(3)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提问: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量剩下的部分,应该把纸条变短。
(4)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预设 生:我先把纸条对折去量,还是不能正好量完,再把纸条对折一次,正好量完。
师:剩下的这部分相当于纸条的几分之几呢?
预设 生:大致相当于纸条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
2.自主探究:把整体“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明确整体“1”可以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累加而成。
(1)看分数墙,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把分数墙填写完整,并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 生1:我发现把整体“1”平均分成2份,里面就包括2个;平均分成3份,里面就包括3个;平均分成4份,里面就包括4个……
生2:我发现把整体“1”平均分成几份,它就包括几个几分之一。
生3:我发现大于,大于,大于……
生4:我发现2个就是1,3个就是1,4个就是1……
3.师生共同总结: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发现”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填空。(课件出示)
(1)里有( )个。
(2)整体“1”里有( )个,还可以这样说,( )个能够组成一个整体“1”。
(3)的分数单位是( )。
2.完成教材66页“练一练”2题。
⊙课堂总结
1.介绍古埃及分数表示法。(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反思单,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教材66页“练一练”1、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二)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