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题
存零用钱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联系推广,让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在对比分析中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 本课以存零用钱为背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的形式,使贴近学生生活的零用钱的使用和小数计算融为一体,使学生乐于接纳和探究这些计算、推理、概括等抽象的数学活动。 2.体现新旧知识的连贯性。 学生已有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体会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可以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和迁移性。 3.体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本节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达到了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境导入,唤醒认知。(5分钟)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支配零用钱的? 2.进行正确使用零用钱的德育教育。 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存零用钱的问题。(板书课题)
1.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并回答自己是如何支配零用钱的。 2.感受怎样才能让零用钱花得更有意义。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用竖式计算。 102+85= 769-145=
二、合作思考,交流想法。(25分钟)
1.探究并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的相关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3)指导学生借助学习过的知识试着解决问题。 2.探究并掌握小数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再次体验,巩固方法。 (1)出示一道小数加法和一道小数减法题,组织学生先进行口算,再用竖式计算。 (2)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组织学生交流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1.(1)认真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仔细观察统计表,思考后提出问题。 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3)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1:我直接用元加元,角加角,最后得14元7角。 生2:我把两个月的零用钱都变成角后相加得147角,147角就是14.7元。 生3: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2.(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后尝试用列竖式的方法算出结果。 29.9-14.7=15.2(元) (2)借助元、角、分的相关知识,讲清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1)自由口算后独立用竖式计算。 (2)在用竖式计算时,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3)交流后总结汇报。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质上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只是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2.选择。 (1)4元6角+2元3角=( )。 A.6元9角 B.15元 C.7.90元 (2)把2米3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是( )米。 A.2.3 B.2.03 C.2.003 (3)小明计算小数减法时,不小心把减数增加3.2,被减数不变,那么他算得的差( )。 A.增加3.2 B.减少3.2 C.不变 (4)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两位小数,和是( )小数。 A.两位 B.三位 C.五位 3.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5.4+4.3 18.9-3.5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7分钟)
1.课件出示问题。 (1)丽丽带了68元到文化用品商店买文具,共花了15.5元,还剩多少元? (2)小强原来有11.42元,妈妈又给了他3.5元,小强现在有多少元? 2.计算。 12+0.5 16.45-3.2
1.独立完成后小组选代表汇报问题答案。 2.先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4.问题解决。 小红买文具,买一支钢笔用去6.1元,买一个文具盒用去10.7元,一共花了多少元?一个文具盒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3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存零用钱 (1)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列式:11.5+3.2=14.7(元) (2)淘气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列式:29.9-14.7=15.2(元) 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