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本课时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探究欲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发现探究问题有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去学。本教学设计从这一理念出发,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小动物,进而引发学生对乌贼的认识和交流,再过渡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上。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氛围热烈、融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关注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的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尝试——讨论交流——发现方法——实践运用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
(学生交流喜欢的小动物)
师:在无脊椎动物中,有一种游得最快的动物叫做乌贼(课件出示图片),对于乌贼你们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对乌贼的了解)
师:今天我们探究的问题就与乌贼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走入新课,这样能很好地创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例4(1)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每分钟可游km。李叔叔每分钟游的距离是乌贼的。
2.提出问题。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3.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1)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的?题中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表示把乌贼游泳的速度平均分成45份,李叔叔游泳的速度相当于其中的4份。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乌贼游泳的速度×=李叔叔游泳的速度)
(2)列式计算。
求李叔叔游泳的速度就是求乌贼游泳速度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师:探究×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是这样计算的。
×===(km)
生2:我是先约分后计算的。
生3:我也是先约分后计算的,但是在约分前我没有把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而是约分后相乘的。
(教师对以上几种形式都要给予肯定)
(3)探究:算式中的10和45可以进行约分吗?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只有分子和分母之间可以进行约分。
(4)自主探究例4(2)题。
①课件出示例4(2)题。
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②自主探究后汇报。
4.总结。
在计算分数乘法的过程中,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设计意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试做,从学生的问题中寻找切入点,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学。借助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5页下面1、2、3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整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吗?试一试。(结合学生回答完善板书)
⊙布置作业
教材7页10、11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