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雷雨曹禺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邱景萍
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基本知识。2.充分掌握戏剧冲突,从戏剧冲突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一、充分了解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二、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三、欣赏人物语言,学习个性化语言对表达人物心理的作用。
戏剧知识点: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的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即24小时,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优点:剧情集中,紧凑。缺点:人物类型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戏剧的三要素: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戏剧的基本要素:矛盾冲突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舞台性: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雷雨》节选时间: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地点: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学生扮演角色,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特点
周朴园是一个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自私虚伪阴险狡诈冷酷
鲁侍萍形象:
鲁侍萍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学生扮演角色
鲁大海: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主旨:《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雷雨》的语言艺术1、高度个性化2、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的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让人体味、咀嚼。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