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沁园春·雪毛泽东
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温故而知新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阙。
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雪》
背景简介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所在的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雪
解题“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检查预习:1、给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沁园春_____惟余莽莽______稍逊______数风流人物_____红装素guǒ___分外妖ráo______风sāo______江山多jiāo_____qìnwéixùnshǔ裹娆娇2、词讲究押韵。《沁园春·雪》押的是____韵,依次写出韵脚(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o飘、滔、高、娆、娇、腰、骚、雕、朝骚
沁园春雪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1、词的上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把我们带入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天雪地的世界,意境广阔博大。2、上阙分为几层?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概括写北方雪景(1-3)具体写北方雪景(4-10)想像雪过天晴之景(11-13)实景实景虚景学习上阙
3、“望”字领起哪几句?望见了哪些景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长城黄河群山高原)望中所见,既是实在的视觉感受,又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作者为什么选取长城、黄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感情。
“望”字可否换成“看”字?“顿”字可否删去?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也显示了作者高大的形象。“顿”,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照应“千”,又使人自然联想到他昔日波滔滚滚的气势。
4、上阙的写景,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静景:千里冰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动景: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弛蜡象“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千里”“万里”,互文修辞,意境开阔,气魄宏伟
“舞”和“驰”,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引发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尽,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化静为动的手法分析正确的是:(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三句想象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景色十分壮丽。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显得格外艳丽多姿!5、三句诗的意境。让我们想像:
6、上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物)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
小结上阙上阙: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先写眼前实景(先概括描写,后具体描写),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后三句借助想像写虚景。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上下阙间是怎样过渡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景物描写过渡到评论历史人物。总括上文写景,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引出下文议论抒情,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学习下阙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五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帝王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武帝——抗击匈奴唐太宗——贞观之治宋太祖——平息五代动乱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而威震欧亚
3、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中含有多种意味:“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过巨大影响。“惜”字又委婉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短于文治,缺少文学才华。“惜”字还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魄,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词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含有哪些意味?
4、作者在下阙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评古是为了论今,委婉地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与“今朝”对比,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是“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就是说,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5、谁是真正的英雄?
新的风流人物,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雄壮宣言,是全词主旨所在,是点睛之笔。主题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结下阙:以评论和抒情为主,从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转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全文结构上阙写北方雪景,赞大好河山.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下阙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1.承上启下 (前二句)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1、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上阙写景,句句洋溢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阙议论,句句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语言形象、精确、优美(动词、形容词、副词;比喻、借代、对偶等修辞)
模仿训练百年奋斗,东中如此多娇,今朝规模,引四方学子竞折腰。已震四方。观素质教育,见方形校园,首屈一指;环抱学子;创新理念,青砖红瓦,日益增强。金碧辉煌。多少学校,夕阳西照,东西南北,大楼斜影,齐夸东中教学好。欲与名校比弱强。真喜人,须春冬日,寻明日之星,看银装素裹,就在东中。分外清爽。沁园春东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