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美术 / 教学同步 / 人美版(2012) / 二年级下册 / 第14课 我的收藏卡 / 2019春人美版美术二下第14课《我的收藏卡》word教案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春人美版美术二下第14课《我的收藏卡》word教案备课时间:讲课时间: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二、重点难点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五、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2、展示交流(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讨论:(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4、作业要求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自主创造,精心制作。5、展示交流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及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6、拓展成果(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2)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3)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4)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附送:2019春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二年级美术共19课,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不盲目将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三、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四、知识和能力: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五、过程与方法: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六、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七、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八、创造性的培养: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九、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    容第一周《添画》第二周《吃虫草》第三周《认识身边的树》第四周《绘画游戏》第五周《纸盒变家具》第六周《节节虫》第七周《吊饰》第八周《洗澡》第九周《假如我是巨人》第十周《头饰设计》第十一周《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第十二周《和妈妈在一起》第十三周《怪兽》第十四周《我的收藏夹》第十五周《做笔筒》第十六周《画夜景》第十七周《画影子》第十八周《童年》第十九周《我喜欢的鸟 》第二十周 第1课  添画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二、教学目标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2、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三、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六、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七、教学过程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1)  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2)  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2)  说一说制作方法。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8、作业: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老师辅导要点:(1)  能否巧妙图片。(2)  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3)  添画构图是否美观。(4)  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布置、展示作品。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课后记 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图片交换给别人制作添画,更能反映他们每个人的应变能力,也许作业效果会更好,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2吃虫草一、认知目标: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二、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并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绘画、制作。三、情感目标: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知识,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表现吃虫草吃虫的情景。难点:画面表达清晰,有遮挡关系,具有情趣性。教学方法:对话式导入,综合探索、交流、观察、讨论及小组合作的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一、导入:1.你见过吃虫子的草吗?生答2.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吃虫草是怎样吃虫子的?(教师出示课件:放录像学生观看,毛毡苔、猪笼草、捕蝇草、狸藻捕虫的情景。)二、新授:1.看了这些吃虫草捕虫子的情景,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吃虫草图片和它的名称,学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2.如果你是一株吃虫草,你会怎样吃掉小虫子?请同学上台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吃虫草吃虫子的情景,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问:你是靠什么来吸引小虫子的?(生答)4.我们来看看吃虫草是怎样吸引小虫子的(出示课件:吃虫草各种形态、不同色彩的图片,学生欣赏。)学生总结并板书:形状:奇特、颜色:鲜艳、气味:芬芳教师小结:吃虫草的捕虫器总是散发着迷虫的魅力。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还有其他的吃虫草,我们没有见到过,你们来看小朋友们想象中的吃虫草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小朋友们的画。让学生了解表现吃虫草不同的方法,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三、课堂制作:1.教师示范:这么多漂亮的吃虫草,我也想做一个(教师拿出纸盒用彩色纸装饰成吃虫草,贴在准备好的吃虫草画中。)我将它种在吃虫草丛中,让它多吸引小虫子,为我们的庄家多消灭害虫。2.你是不是也想拥有一株漂亮的吃虫草呢?同学们来看要求:(课件出示)3.学生创作看谁制作的吃虫草能将老师这里的小虫子吸引过去。作业提示: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的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可自己表现,也可以小组合作。要求: 1.吃虫器要新奇独特,画面要饱满,有疏密变化。2.添画草梗、叶梗、叶子、小虫等,要变化形状。3.色彩要丰富鲜艳,尽最大可能来吸引小虫。四、展示作业:请各组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讲台上。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吃虫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2.其他同学对他的设计有什么好的建议?3认识身边的树一、教材分析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二、教学目标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提出问题:①你看到了什么?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3、讲授新课(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提出问题①你都认识哪些树?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2)课件。带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的问题: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提出问题: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4、室外写生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5、小结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4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①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5纸盒变家具 一、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四、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5、学生制作  6、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7、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6节节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四、材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7吊饰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情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教学方法:观察法研究法操作法教学准备:师:课件、范作生: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做好上课准备。二、导入新课:  师:能悬挂,用来装饰环境的饰物就是吊饰。各种各样的吊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节日的吊饰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出示课题——吊饰。 1、观察:  a看一段吊饰的录象,欣赏一些吊饰的照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吊饰的结构和种类。   b部分学生到讲台前利用实物投影仪与全班同学共享自己搜集的有关吊饰的资料。  C提问:关于吊饰,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互相交流信息。学生欣赏吊饰并分析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  a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吊饰?  b你知道吊饰有哪些形式?(独立和组合,平面和立体)  c使用的是什么材料?  d吊饰的用途。(不同的吊饰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合适用不同的吊饰。)  e你想设计什么样的吊饰?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同学互相交流,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吊饰的资料。  汇报:  请几位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3、出示课件  A对比分析吊饰的特点。  a对比一组吊饰,比较制作方法有什么不同?(看课件)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b看一看造型和色彩有什么不同?  问题: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怎样装饰才漂亮?  B课件演示制作方法。  a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你发现有哪些材料?怎样合理利用?  生:学生边看边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设计。  场合适用不同的吊饰。)  e你想设计什么样的吊饰?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同学互相交流,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吊饰的资料。8洗澡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3、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教学准备:师:儿童及动物洗澡的录像短片。生:彩色笔、动画棒、彩纸。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揭题2、形象感知,分析特征①教师放映儿童洗澡的录像短片。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洗澡动态,手、脚、身体的动作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步作业打基础)②启发学生回忆、议论洗澡的趣事,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③教师放映动物洗澡录像短片,学生观看不同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3、欣赏范画,拓宽思路①教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谈感受。a、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b、这副画表现的是给谁洗澡?怎么洗?c、你觉得这副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②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洗澡?学生分小组讨论(汽车、房子、地球……)(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4、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5、作品展示评价札记:上到第三个班时,突然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是画光着身子洗澡,还是画穿着裤衩洗?”“当然不能光着了?”“你洗澡不脱衣服?”“那怎么画?”看到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我为学生的善于发现与思考感到骄傲:“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怎么画的?”“嗷,原来可以用泡泡挡住呀!”“那还可以用什么遮挡一下?”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用毛巾!”“用浴帘!”……“看,只要你们肯动脑筋,有这么多的办法呢!希望你们以后要养成善于发现,勤于动脑的好习惯!”9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材料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3、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6、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4头饰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二、教学目标    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四、材料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3、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  ①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②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  ③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④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①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②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③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④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①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②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4、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5、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6、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11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点击鼠标,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2、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4)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3、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4、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12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情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新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四、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五、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13怪兽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她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2、隐性能力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各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他的艺术特点。难点: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三、教学准备:有关怪兽的资料,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准备上课。2、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动画片中有怪兽的片段,提问:动画片里的主要形象叫什么?导入本课内容,课件出示课题;《怪兽》。3、讲授新课:(1)提问:动画片里的怪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怪兽?(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怪兽图片:小组讨论:这些怪兽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它有什么作用?你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些艺术品有什么感受?(3)分小组研究: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教师组织交流几种制作方法。(绘画法、手工制作)(4)找学生讲故事:谁能编一个简短的怪兽故事?怎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呢?需要什么道具?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作业要求:小组集体编一个怪兽的故事,并分工合作制作道具,准备表演。指导要点:(1)注意安全。(2)注意怪兽的形象。(3)绘画的同学注意构图,及色彩的搭配。六、小结:找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道具,表演一个故事,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概括本节课的内容。七、拓展延伸: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回家继续进行表现。 14我的收藏卡 一、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的东西,却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四、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5、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15做笔筒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①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4、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16画夜景 一、教材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泡、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本课教材可先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脑、眼、手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  二、教学目标  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摩顶放踵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材料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①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①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③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3)请学生看书。  提出问题:   ①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学生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②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①这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①确定自己绘画要表现的内容。  ②安排画面的构图。  ③了解表现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展示,交流,欣赏:  (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3)交流经验。  (4)欣赏夜色绘画作品。  4、小结  (5)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6)欣赏大师笔下的夜色 17画影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出“影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有趣的生活情节,从而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有趣、多变的影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启发学生思考“影子”都会在哪些情况下产生,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表现的个性。  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充分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路,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二、教学目标  “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四、材料准备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通过看录像学生讨论: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影子随着物象动;影子被风吹得在动。  (3)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5)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可以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18童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感受。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三、教学准备:童年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等。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调节学生的情绪,准备上课。2、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2)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品,给同桌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3)请学生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教师小结:我们的童年是美好、幸福的。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童年》。3、讲授新课:课件出示图片: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1)提出初步欣赏的问题: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组进行交流)(2)教师讲解:《端阳婴戏图》《端阳婴戏图》画的是什么时代的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面中人物有几个?他们在做什么?你猜得出它们的对话吗?《欢天喜地》观察《欢天喜地》画面上的一群孩子在做什么?与《端阳婴戏图》相比,人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画创作的时代哪个离我们更近?《翻身奴隶的女儿》画面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对比《欢天喜地》在构图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构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民族?从哪里表现出来的?播放电影《农奴》片段。(让学生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当时的苦难生活,使学生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看到了这些后能感受到作者的创作主题是什么吗?前面我们欣赏了三幅作品,大家看看这几幅画象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呢?我们前面欣赏的几幅画都是用中国的传统技法表现的国画作品。下面我们再看看下面欣赏的作品是什么?《冬天的阳光》这幅作品使用木雕的方法表现出来的。从这幅画中你能感受到阳光了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觉得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哪里人?为什么?《战争中成长》请你猜猜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画面中的小朋友的衣着是什么样的?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心理在想什么?你看过反映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吗?播放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影视资料《小兵张嘎》片段。五、小结:刚才我们欣赏到了一些美术作品,就像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了解了不同时代的孩子的童年生活,你的童年有没有最难忘的事情?回去可以自己画画自己的童年生活。19我喜欢的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 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四、材料准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这幅画是谁画的?  (2)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4、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26页共26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