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中国神话、传说与歌谣神话四则
女娲补天女娲补天神话的本相就是女娲用由五色石炼就的石针缝补破损的以网、衣或维为形式的天宇,所用的线按理是绳线、麻丝或蚕丝。从中可以理出这样一条神话线索:女娲的这种神话行为成了后世人们治国安邦所必须模仿的范本。同时,也正是有“维”的存在,纲纪、经纬成了模仿神而治国安邦的同义词。因女娲织天衣、补天衣以整顿宇宙秩序,故而黄帝等人也能“垂衣裳”而达到秩序化的天下大治。(参考《周易·系辞传下》)“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篇》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鲧为治水患而敢去偷天帝的息壤,充分体现了鲧为救人民于水火的勇敢精神。鲧治水的方法是“堵”。禹采用疏导和堵相结合的方法,他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大片的土地变成了沃土。然后他治理山,疏通水道,使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山路治理好了,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大禹治水《尚书》:“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鲧禹治水鲧禹治水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洪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执著的信念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至今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刑天舞干戚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刑天
刑天:中国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刑天与黄帝的争斗,乃是炎黄战斗的延续。刑天部落虽然失败,但刑天那种绝不屈不挠绝不服输的顽强的战斗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常为后人称颂。刑天,象征着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由于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帝,而炎帝作为古代重要部落的一支也在神话传说中被神化与正化。刑天的“历史”定位或感情定位一直难以确定。许多文献称其为凶神,对他的反抗行为一笔抹杀,能被古代价值观所推崇的大概只有其“锲而不舍”了。刑天,作为一个古代神话中的“特型角色”,他那独特的个性是由封建社会皇权意识所决定的。刑天的勇猛、忠心、武功等等正是对古代帝皇座下武将的理想化写照。刑天的精神,从封建的护主精神衍生而来,在经过数千年文化历史的浸染中走到了现在,他所代表的现代意义更具有英雄主义的浪漫与悲壮色彩。可以说,刑天精神与骑士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的今天,它更容易被中国年轻人理解与尊重,也更容易走上世界文化的“神坛”。
羿射十日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这则神话塑造了一位英雄——羿的形象。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上时的景象:草木庄稼枯死,百姓无食可吃,猛兽祸害人间……百姓们遭受着天灾人祸,凄惨之状难以尽述。就在这时,救星羿出现了!他下杀猛兽,上射太阳,救万民于水火。大羿射日的壮举,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