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欢迎来到闫老师语文课堂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一读----韵律美1、正字音絮帽(xù)铜钲(zhēng)篱笆(líba)西崦(yān)饷春耕(xiǎng) 2、本诗的韵律示意图(红色字为重音)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二读----情境美1、根据重点词义,疏通诗意。东风:春风。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铜钲zhēnɡ: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絮帽:丝绵帽子。西崦yān:山,西面山里。  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译文:春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去,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白色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是最快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2、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作者情感。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正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欢喜,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3、师生合作探究(1)“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天气由阴转晴,却说是春风吹断了檐间连绵的雨声呢?提示: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这么说一方面是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因此,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春风“吹断”了。 (2)听朗读录音,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意境。提示:晴空下白云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为山峰戴了一顶白色的绵帽;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 (3)第二、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提示:比喻,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4)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嬉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这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三读----技巧美1、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2、远近结合,动静结合3、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知识拓展新城道中(其二)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译文: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