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2.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唐朝“花间派”代表词人。其词风格清丽,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著有《浣花集》。《菩萨蛮》共有五首,此为第二首,写作于词人早年因战乱流落江南之时,全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二、积名句:(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三、鉴赏名句: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译文: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点评: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意境开阔,气势雄伟。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辉映,成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佳句。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译文: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点评:这两句呼应篇首“游人只合江南老”,但已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之后的深沉喟叹了。作者一生饱经离乱,江南旧游似乎成为他心目中一方桃花源式的心灵净土,怎不时时魂绕梦牵呢?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四、思考讨论:
1.《菩萨蛮(其二)》是怎样在对江南之美的描写中抒发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的?明确: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从第一句看,词人并没有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在中原一片战乱的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径直地劝他留下来。江南确实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可是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开首两句与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2.鉴赏《岳阳楼记》精巧的构思和开阔的意境杜甫的《登岳阳楼》,以其意境的宏丽、雄浑、阔大为人称道,这与本诗精巧的构思和诗人阔大的胸襟是密不可分的。诗的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意思是说,这广阔的洞庭湖水曾将古代的吴国和楚国分割在东、南两侧,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这广阔的湖面上。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洞庭湖的浩大气势和壮美景象,意境开阔雄伟。这两句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辉映,成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佳句,又比孟诗高出一筹。能把整个宇宙都包容进去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有大丘壑,是写不出来的。诗人把洞庭湖的景象写得如此宏伟壮丽,其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念,就是:称赞人的精神美,认为人要有开阔的胸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天下大事。诗中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的,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的。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锋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五、美文品读
李白的眼泪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殆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将在富贵荣华之中度过。可是,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对李隆基的一句悄悄话吗?好恨!好恨!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经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随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意?”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穿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的话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底,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品读提示:本文情理兼备、文质兼美。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李白的一句诗“可怜飞燕倚新妆”为切入点,与李白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的对话,巧妙不失自然,虚幻而又可信。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由于李隆基与爱妃的亲近和与李白的疏远,而听信爱妃,误解李白,从而形象地告诉我们,李白的悲剧就是由感情的亲疏造成的,更可贵的是,作
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锐看出并深刻指出这种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历史悲剧、社会悲剧。作者以点带面,由点到面,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并且发人深省,催人猛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