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比一比》教学建议信息窗4——拔河比赛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准备进行拔河比赛的情境。图中的主要信息有:参加拔河比赛的左边有9个学生,右边有10个学生,一班有6个拉拉队员,二班有4个拉拉队员。文字信息有:“怎么还没开始?”“两边的人数不一样多。”借助问题“哪边人数多”,引入比较数的大小的学习。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并能用其表示出数的大小。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启发学生发现图中的问题和信息一:“怎么还没开始”、“两边的人数不一样多”。然后,让学生数一数两边人数各是多少,引出对比较数的大小问题的学习。“你说我讲”中共有2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索10与9的大小,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能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并会正确地认读。第二个红点问题是学习同数大小的比较,理解“同样多”和“相等”9
的含义,认识等号,并会读写。绿点的问题是学习运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哪边人数多?”教材设计了用圆片代替学生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教学时,根据情境图中的文字信息——“怎么还没开始”、“两边人数不一样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发出“哪边人数多”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摆学具的方法比一比哪边人数多,以此解决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左边比赛的有9人,比右边的10人少,同样,学生也能够知道右边的10人比左边的9人要多,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的比较:9<10和10>9,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后,再介绍读法和写法。对于“>”和“<”的写法,教学时要利用田字格进行规范的书写。为了防止学生混淆“>”和“<”,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第二个红点问题是:“现在可以比赛了吗?”教材呈现了左边跑来的男孩加入后,两边都是10人的场景,然后是用学具摆一摆进行比较。9
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观察原情境图中正在跑来的一位小朋友,还要联系红点二下面的插图,说一一说现在为什么可以比赛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左边和右边都是10人,人数同样多,再用学具一一对应地摆一摆,进一步体会10与10相等。学生对“同样多”和“相等”的含义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后,引出10=10,并介绍“=”和等式的读法与写法。同时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布局教学。绿点问题是:“哪班拉拉队人数少?”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语言和符号进行交流。另外,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画面,提出其他有关10以内数的比较的问题。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应给予鼓励。如果课堂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事物让学生进行比较。“自主练习”第1题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练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具操作活动,通过摆和说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注意对学生书写的指导。9
第2题是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基本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填写,然后进行订正。第3题是数叶子片数并比较叶子片数多少的练习,以巩固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时,要先让学生数出每幅图中叶子的片数,再进行3个数的两两比较。此题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大小的相对性,例如6>4,但6<9.注意此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相互学习。第4题是按要求涂色的题。练习的目的是复习有关0~10的大小比较。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涂,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涂出的是什么。9
第5题是一道有关数的组成练习。教材编排在这里的目的是循环练习,巩固1~10各数的组成,为今后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此题进行补充训练。第6题是画蘑菇上的斑点图,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找规律的方法。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前3个蘑菇上的斑点变化规律,找到规律后,再独立画出后两个蘑菇上的斑点,最后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画法。第7题是按要求涂一涂,比一比。此题具有答案不唯一的特点,如梨比苹果多,梨的个数可以涂6个,也可以涂7个,只要符合题目要求都是正确的。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涂法,并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涂法。9
第8题是通过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数数、写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教师要先介绍游戏的规则,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学生可以得到一粒石子,每10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并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第9题是一道思考题。此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可以从右边移一只到左边,也1以将右边的小鸡移走两只,答案不唯一。练习时,要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进行交流。利用简单的题目,练出兴趣,练出智慧。9
完成以上练习后,教师还可以安排猜数游戏。例如,老师告诉学生:“我想了1个数大家猜猜是几。”当学生乱猜时,可告诉学生这个数所在的范围,再让学生猜,直至逼近这个数。如:老师想的数是7,如果学生猜的数小于5,可告诉学生:“这个数比5大,比10小。”如果学生猜9或10,告诉学生大了;猜6,告诉学生小了。总之,要根据学生猜数的状况和趋向,灵活地告诉学生数的范围,引导学生逼近要猜的数。老师做出游戏示范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猜数游戏。通过该游戏活动,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区间套”的思想。“我学会了吗”是具有评价功能的一个栏目,侧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属于定量评价和自我评价。其设计和呈现与整套教材的风格相一致,也由情境图和问题组成,情境图相当于单元中的信息窗,情境图下面既有编者提出的问题,又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本单元的“我学会了吗”是一幅综合信息图。包含的信息有房子的座数、小鸟的只数、小鸡的只数、苹果的个数、小蘑菇的个数、蜜蜂的只数、蝴蝶的只数等。意图是通过反复数数、填数,了解学生对10以内数的掌握情况,为“丰收园”栏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提供依据。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数数、填数,在交流和订正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丰收园”是本套教材另一个具有评价功能的栏目,每单元一个,每册结束时有一个大的“丰收园”。如果说“我学会了吗”是定量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话,那么“丰收园”则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定性评价。9
它由两部分组成:右面的“丰收篮”中设计了5个“苹果”,分别写着“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这是编者以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对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达。具体含义如下:积极——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合作——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会问——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会想——数学思考;会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每个“苹果”的功能各不相同,一个“篮子”装着5个“苹果”,寓意着本套教材以追求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宗旨。右边部分是学生根据5个“苹果”上的内容所进行的自我反思与交流,并以“……”的形式为学生间的交流和评价预留空间。“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两个栏目,放在每个单元的后面,意图是在每单元学习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反思,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两个栏目的设计,把评价融人教学过程,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融为一体,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理念。“问题口袋”是为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将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收入“口袋”中的一个特设栏目。在“丰收园”中“‘问题口袋’中的问题我会解决了”,是对这一栏目的呼应,意在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隔一段时间要对“问题口袋”中的问题进行处能解决的予以解决,不要将问题放人口袋永远封存,不再解决。9
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