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写作是对生活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造。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所谓认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捉“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在写作时经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考,并且努力捕捉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认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颖的文章来。另外,认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捕捉“动情点”》主要讲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捉“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培养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及角度。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感情真挚”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并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要做到“感情真挚”,应注意以下几点:(1)事要真。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题材“假冒伪劣”, 其蕴涵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父母双亡”“父母离婚”,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2)情要真。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大多数情况是“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大方。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深层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3)情要美。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形形色色的。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说来,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4)情要浓。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打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知道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只要它能触动你内心的那根情弦,让你情动于衷,它就是动情点。古人见柳思别,望月念人,赏秋悲时,遇水生愁,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自己才能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动情点”虽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知道了“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就应该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例如,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改其散文语言瑰丽奇美的文风而回归朴质无华的本色,读来不但丝毫没有枯燥乏味之感,而且是不由得你不潸然泪下。文章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细节,而这些琐事、细节都会挑动读者人性中的亲情神经,促你思索,催你动情。这一个个的琐事、细节便成了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动情点”。在前面的充分铺垫、渲染下,文章结尾部分的描写达到全文的高潮,不逊于当年朱自清先生《背影》中“背影”的风采。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的。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由此看来,“动情点”决定全文的高潮,因而写作时一定要费心神去提炼它,去升华它。此外,“动情点”也牵动全文结构。理解这种结构处理上的变化,就需要了解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与“纵断面”。所谓“横断面”,简单地说就是片段,它可以是事件过程中的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它是浓缩的世界,它易现震撼人心的“动情点”,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所谓“纵断面”,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它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容易平铺直叙,出现松散、累赘的弊病。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回故乡时见到闰土和杨二嫂的言行为我们截取了一个典型的“横断面”,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欲筑室者先建基”,写作之“基”就是情感,在我们的写作训练中必须充分挖掘这一丰富的写作资源。无论感知体验,还是写作动机,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能捕捉到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能够让自己“动情”的点,就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好文章。因为其有情,所以能与之交流;因为其写情明确,所以容易交流而产生情感的共鸣。抒情可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也可以雅致简约,引人遐思,总之,它们应该是你文章中的高潮,是你心灵里的最深的感触,是文章形式的最终服务对象。你可以因此选择不同的体裁,以至不同的叙述结构:动情点就是你文章的指挥官,插叙、倒叙、补叙,这些谋篇布局的技巧都应该以此为要领。“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最忌讳平铺直叙,只有有了足够的起伏才能有效地吸引他人的注意,才能让读你文章的人随着篇中文字同进同退,同喜同悲。“横断面” 写作无疑能很好地起到这个效果,它能让文章更精彩更集中地表现中心,完全能够避免“纵断面”叙述所带来的松散之弊。例文一 《冬天》本文选取了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一个是小时候和爸爸、兄弟们在一起吃白水豆腐的情景,一个是和朋友在冬日西湖划船聊天的情景,一个是和妻子、孩子在台州生活的情景。三个片断靠“温暖”串联成篇,换言之,本文的“动情点”就是“温暖”二字,一如作者在最后所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同时这三件事在先后顺序的安排上也是极有序的,它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了少年、青年和中年时的事,用自己人生的轨迹阐释了生活的真谛:有爱就有温暖。这种典型的横断面叙事使文章跨越了时空,具有了一种浓郁的沧桑感。由此看来,捕捉“动情点”是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蕴藏着无数“动情点”的丰富素材。例文二 《回家》《回家》一文的修改是多方面的,却不是根本性的。首先,修改后突出了“动情点”。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这一“动情点”更是平铺直叙,整篇文章情节上没有跌宕起伏,没有高潮迭起,因而情感上也显得很平淡。而修改稿中,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的波澜起伏,又用两段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在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妈在极度疲惫的时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看到“我”为妈妈做的饭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章的第三次小高潮。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原稿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叙。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的错落有致能够更好地彰显情感的起伏变化。于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冲,紧接着笔锋一转,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了出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关心妈妈。从这条线索中,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了情感曲线的变化过程,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表现力的重要作用。另外,作者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润色。由这篇文章的修改来看,捕捉“动情点”强化“动情点”,借助一定的叙述技巧,如补叙、 倒叙、插叙等来凸显动情点,是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技法。而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类似的感情经历自己也有,可为什么自己却觉得无话可说呢,或者说不几句便又觉得无味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呢。我们认为关键就在于对“动情点”的捕捉不积极,不到位。到了该动情的地方不知道去发挥,不知道向深处挖掘,说到底就是没有触摸自己心灵的习惯。还有,就是在平日里放松了对生活进行感悟的要求,只有把这当成一种要求,才能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否则哪来的心思细腻。1.叙事剪裁的“横断面”与“纵断面”有怎样的不同?提示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处理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来写,还是仅截取其中的一段、一个侧面、一个场面或者一个情节。横断面叙事有很多的好处,它在捕捉动情点上优势突出,“在一篇记叙文里,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主段’——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但是比较长的文章就应该使用纵断面,因为长文内容繁多,需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2.“知识导引”中说“形式要服从内容”,那么应该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呢?提示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从创作过程看,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种内容的艺术形式。画家罗中立所谈的创作《父亲》的体会和历程就能很好地说明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脑海里逐渐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酝酿和构成作品的主题,然后才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这些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组织起来,赋予一定的形式,构成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如何捕捉“动情点”?1.淡妆浓抹总相宜——两法巧现“动情点”“动情点”在文章中的作用异乎寻常,但对其渲染的方法则无定规,可以是浓墨重彩,也可以是用白描。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 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不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不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使用白描手法凸显“动情点”,一定要注意前文的渲染和铺陈,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描写,都要去烘托它,如“众星捧月”般捧出它,让它闪亮登场,成为全篇的高潮。“动情点”出现后的部分要适可而止,不拖沓,更不要节外生枝。例如2011年高考上海卷一考生写的《心雨》,开始就精心渲染了动情的氛围,也精心设计了动情点,昏迷很长时间的父亲,第一次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着急地追问:“孩子,孩……”,让读者为之动容。而且,文中先后多次设计动情点,比如,昏迷醒来后的年夜饭和大学通知书,父亲第一次打孩子,为给孩子攒学费父亲守望玉米,一直到窃贼的黑手砸向父亲……每一个细节,都是动情点。文章以朴素的手法,娓娓道来,却是细心勾画,浓墨与素描巧妙结合,讲述了一个不能轻易过去的故事,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过去的故事。生活底蕴之丰富,细节之真实,情节之巧妙,深深打动阅卷教师,被确立为一类卷标杆作文。心 雨是谁让我们难以记忆,又是谁让我们难以忘记?谁能笑着让雨湿了心芽?能过去的当然过去,不能过去也仍然要过去。人总是在无奈中醒悟。——题记窗透初晓,日照西桥,追寻着一丝光亮,他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孩子他爸!你可醒了!”病床边的妻子激动地说。环顾四周都站满了人,但却仿佛没有他所要寻觅的东西,他着急的追问:“孩子,孩……”“孩子上学校了,多亏乡亲们的帮忙啊!孩子他刚走。”妻子打断他的话回答道。听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无意中,他摸到了自己被单旁有一淌湿水,还残留着37℃的余温,他咬紧唇边,因为男人不能哭的思想,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他没有哭出声,只是泪水太倔强,它……它不听劝拦。将历史翻回故事的扉页。除夕夜,饭桌上摆了几道母亲的拿手菜,虽谈不上什么名贵佳肴,却是父亲最喜欢的家庭小菜,与以往有别的是还多了一盘红烧肉,这顿年夜饭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奢侈,踌躇满怀的孩子,轻轻递上了一纸大学寻取通知书。这本该是锦上添花,双喜临门的事情,却让他喜忧参半。他点燃了一支烟,气氛一下子沉静了下来,那一夜,家里弥漫着烟草味。孩子是懂事的孩子,自幼勤工俭学,努力学习,每年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墙上写满三好学生的“壁纸”,就是他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和安慰。 童年的他没有玩具,自制的风筝是他最好的玩伴。当秋风掀起满地黄蝶时,风筝就载着他的梦想在天空翱翔,到黄昏时分,他知道家里需要帮忙,便扯断线让风筝独自游玩,把他的故事讲给云儿听,自己便捡拾着路边的柴枝沿路小跑回家。父亲是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依靠瘦小的身躯独自将整个家扛起。凭着几亩玉米地还不足以维持孩子上学的费用,他晚上还坚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绩越来越高,而逐年增长的学费也压弯了他的腰。曾几何时,孩子提出不读书,而选择外出打工来帮父亲分担重担。父亲一怒之下,第一次动手打了孩子,并承诺就算倾尽家产,也要供孩子上学。泪落湿衫的孩子明白父亲的决心后,承诺要好好读书,不再提退学的事。那一次,父亲红着眼眶脸上却挂着一丝笑意;那一次,孩子的童年就画下了句句。转眼已十几个春秋,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年轻力壮的少年。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他执意拿着哨棒守夜。无奈流年似水飞快,当年健壮的父亲也已憔悴了容颜。为了凑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坚持每晚回来还得去看看庄稼的长势。盈月高挂,月光静谧。守夜站岗的孩子听到了田地里传出一些声响,随后见一个黑影窜入其中。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他顾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紧跟在后面。在田地里他躲在一处揣数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在一处转角对其当头一棒……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仅使得倒伏的玉米秆呻吟吱呀,却将一个孩子的心震碎成沙。月光透过树梢撒在地上,鳞鳞散散的月光宛如孩子的心般支离破碎。只有布谷鸟红着眼睛在树上喊着:“不哭,不哭……”赶赴医院的救护哀嚎着将这场悲剧传送。一位劳禄半生的父亲被强行进入休眠,一个后悔莫及的孩子彻夜未闭眼。挽着父亲的手,十指相扣,向上帝苦苦哀求,那一夜他泪撒床边……后记:壮阔的臂膀担不起岁月的重量,一切不能忘记的也只能先跨过去,然后在某个人生时刻,它们会突然醒来。生活总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让人被成长。点评 这是一个不能轻易过去的故事,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过去的故事。也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无奈。能深刻地写出这样的人生的体验者,非优秀者不能。其生活底蕴之丰富,细节之真实,情节之巧妙,得文学之真谛。题记与后记的哲理,充满生活体验,具有文化思辨特色,是一篇谭蘅君老师非常推崇的生活化文化作文,成为阅卷场标杆作文,理所当然。2.尺幅千里有洞天——叙事选好“横断面”横断面是一种“浓缩”的结构,如同打开的一个小窗口,从中就能窥探出大千世界。选择横断面,更讲究“动情点”的凸显,能让读者过目不忘。它可以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横断面”和“动情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恰当地选择好“横断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写作中要谨慎、细心,选择最有力度的“横断面”去精心打造。命题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有位考生的满分作文独树一帜,构思精巧,作者从文化、生态、人生负载三个角度,选取三个片断,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连,紧扣“拒绝平庸”的主题,或叙或议,叙议结合,在看似“平庸”中“拒绝平庸”, 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机智与胆识。拒绝平庸一、五只粽子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二、一只鸽子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三、一棵树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3.文似看山不喜平——巧用叙述连“纵横”为了体现运用“横断面”处理时结构的基本规则,我们需要运用倒叙、 插叙和补叙等手法来处理一些不得不交代的连带内容。采用这多种的叙述方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节省笔墨,删繁就简,避免拖沓,给“动情点”的出场和渲染留有充分的空间;二是多种叙述方式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摇曳多姿,闪烁着艺术的光芒。再者,“横断面”的安排,有时也需要遵循时间的顺序,这就需要纵向的连接。2011年广东卷要求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有位考生选取了盛夏夜晚教室内同学们捉萤火虫的“横断面”,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将当代都市人与自然的隔膜,花季学子枯燥的学习生活和快乐好奇的天性这三方面内涵,纵向连在了一起,写得妙趣横生,浑然一体。回到原点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分子……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难道它们会死吗?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怎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本文以小见大,情节跌宕起伏,巧用叙述连纵横,刻画精妙别具匠心。由在教室争看萤火虫,由“我”讨要萤火虫,再放飞萤火虫,最后梦入萤火虫等几个主要情节构成,融入作者的议论、抒情,生动地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原点的集体心理。1.试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动情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处理的?答案 《祝福》的“动情点”是祥林嫂临死前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随即在万家灯火、祈祷鬼神的除夕之夜寂然死去的情节。为了突出这一情节,突出“动情点”,作者用了倒叙的手法,将其前置,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2.试分析下面一篇文章的“动情点”。心 安王建兰草长莺飞的季节,她带着6岁的男孩到公园放风筝。天好蓝,风好柔,大地似绿绿的地毯,柔软又舒适。他们尽情地嬉戏,累了,便躺在草地上讲故事。阳光那么暖,明晃晃地照在身上,让人生出几分倦意,她从恍惚中醒来,身边没了男孩。四周望去,也没有看见孩子的身影。“程程——程程——”没有回声。她慌乱起来,边跑边喊,呼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尖锐。忽然,她听到有人喊道:“有个孩子掉到湖里了……”她奔向湖边,看到层层荡漾的涟漪,像是男孩柔弱的生命发出的最后呼声,她什么也不顾了,纵身跳入水中,抓住那个孩子,托出水面,拼命地往上蹿。幸好,渡船赶来了。许是极度的惊吓,许是耗尽了体力,她昏厥过去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把她惊醒,她看到一位母亲抱起了那个湿淋淋的生命。她惊呆了,一下子清醒过来,冲上前去,她看清了,那孩子不是程程。她发疯似的扒开围观的人,哭喊着:“程程——”“我在这里。”这次她听清楚了,是他。她就那么站着,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止也止不住。救护车把她和落水的儿童送到了医院,闻讯的记者赶来了,让她谈谈救人的感受。她有点胆怯,语无伦次:哪还顾得想什么,只要把孩子救上来,舍上我的命也愿意。多质朴的话语,记者似乎觉得找到了闪光的语言,被救儿童的母亲更是感激涕零。她慌了,忙说:不是这样的,你不必这样,如果知道是你的儿子,我是不会跳下去的,水那么凉,我还不会水,我以为是程程呢……仿佛石破天惊,在场的人听了都议论纷纷,记者也大吃一惊,为她的真实坦诚。“那么是母爱让你奋不顾身以至忘了自己不会游泳?”“不,不是,是责任。”她说,“我只是个保姆,如果小孩出了事,我会愧疚一辈子,一辈子不会安宁。所以,我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让孩子平安,才对得起孩子的家长。”答案 古语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天地间,就得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对家庭,对父母,对工作,对社会……做自己应该做的,做自己必须做的,顶天立地,胸怀坦荡。 就像文中的保姆,尽责后,才会无怨无悔,才会坦然,才会心安。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付出和收获是一对孪生兄弟,在我们付出了责任后,会收获信任和尊重。这样看来,这篇文章的“动情点”应该在最后一段,救人英雄道出实情,“我只是个保姆”,让读者惊讶之余,生出万分的钦佩之情。“舍身救人”之举来自于一份责任。巧妙的是作者安排的“动情点”却是迟后出现,在作出层层铺垫渲染之后,把读者的情感推到了极致。3.题目:欢乐。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 诗人写过多种多样的欢乐: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簌簌的松林、潺潺的流水,温情的手、爱怜的目光,朦胧的树阴里飞舞的萤火虫、蔷薇花瓣上袭人的清香……是啊,生活中到处都有欢乐的音符,只要有欢乐的心情,生活便是欢乐的海洋。劳动是欢乐。世界是劳动的艺术品,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人只有劳动才有价值,才能得到回报,才能找到欢乐的源泉。创造是欢乐。欢乐就在创新的生活中,当人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用于创新生活的时候,欢乐之神就会光临。追求是欢乐。没有追求就没有进步,没有追求就没有成功,在追求中释放生命的能量,在追求中展示生命的精彩,追求的每一个时刻,都会变成欢乐的时光。奉献是欢乐。世界上真正的欢乐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别人,让别人分享,无疑是最大的欢乐。4.请以“掌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与“掌声”有关。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 “掌声”有形象直观的,有抽象隐含的;有真诚的,有虚伪的……可从正面给以赞赏,可对不良的现象进行指责(如有的通过新闻媒体给政府机关唱赞歌、粉饰太平等);可以从历史文化、封闭自己方面谈不给以掌声,可以从人的精神生活、思想观念方面点明需要给点掌声。此话题可以从“掌声”的内涵(尊重、善待、支持、信任、鼓励、关爱、自信等)是什么、为什么要给以掌声(谈其作用)、怎样给以掌声(要把握对象、火候等,恰如其分、适时地给以掌声)等方面进行写作,并挖掘其深意。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以上是一则动物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话题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需认真揣摩寓言,思考其所包含的哲理。寓言所描述的八哥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代表。以此意思展开作文当然符合题意。话题提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其实是在告知我们“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征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能保证安全?”“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贪图别人的,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了打开文章的思路,我们应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哪些诱惑?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呢?我们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能力。 “写作实践”参考答案一、写作提示 写一个感受最深的场景,要求从感觉的不同侧面来写,其实就是让我们进行截取“横断面”的写作训练。在写场景的时候,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写人、写物、写色彩、写形态,听觉——写声音,触觉——写质地,嗅觉——写气味,感觉——写心理感受。总之要突出画面感、镜头感。在这其中,捕捉“动情点”是最重要的,要形之于文,还要有一个鲜明单一的中心。写作例文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选取三个片断,展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场景感人,主题鲜明。自豪!我的祖国!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巨大的震动裂开了祖国母亲那美丽的脸庞。这一时刻,时间凝固了,定格的是那一张张恐惧的脸。地震,震伤了这个正在腾飞的古老民族,吸尽了她的泪水,扯牵着她的疼痛。然而,地震却震不碎她的心灵,摇不动她的情……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胡书记和温总理赶到灾区,发出的第一声号召。忘不了温总理看到一排排已亡学生的书包时,含泪的双眼;忘不了他带病向人民子弟兵呼喊: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看着办!忘不了他抱着失去双亲的灾区孤儿,坚定地说: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忘不了他顶着风雨,踏着泥泞赶到灾区时那焦急的眼神……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人民在他心中。一位外国球员说:“真不敢相信,那位站在瓦砾堆中身上沾满泥土的老人,竟是中国的总理!”就是这样时刻牵挂人民,放人民于心的总理,怎能不让我为拥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的祖国而自豪!一位母亲,结束生命的姿势令人不解,她双膝跪地,像是在祈祷,等到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的身躯已僵硬,可是冥冥之中,却好像在掩护着什么,当救援人员在她的身躯下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找到了一个熟睡的婴儿时,一切答案都明了了。医护人员马上打开婴儿身上包着的被褥,检查孩子有没有受伤时,发现了一个手机,和一条已经编好的信息: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如此温暖的话语。拥有这样的母亲,叫我怎能不为这个祖国而自豪!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积极捐钱捐物,有些甚至推掉工作,亲自来到灾区帮助救援,学校的学生、工厂的工人、医院的医生护士,此刻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人!身边的好多同学更是为了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掏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零花钱;全国各地的献血站,移动采血车的门外更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神情,但只有一种是他们所包含的共同含义:希望。全国各地捐款、献血、义演、关注……不一样的表达,确是同一样的爱心,拥有这样人民的一个祖国,叫我怎能不为她而自豪!…… 地震,震碎了祖国的江山,却震不断祖国的意志和情怀,在地震中伟大祖国所涌现出的公仆情、人民情、亲情、友情、师生情……融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祖国勇敢地站起,继续向前,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叫我怎能不为她而自豪!自豪!我的祖国!二、写作提示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常能唤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激起我们感情的波澜。选择一个物品作为“动情点”,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应注意三点:一是这个物品是故事的纽带或矛盾的焦点,写出来具有可读性或者说具有美学意义,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初中教材里一篇课文《一件白衬衫》,“我”的这件衬衫是周总理赔“我”的,周总理的车曾经刮破了“我”的衬衫,“我”毫不介意,可总理执意要赔偿,于是围绕这件衬衫就有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件衬衫也成为总理爱人民的见证。二是处理好“动情点”的位置,恰当地使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让“动情点”更突出,也更感人。三是最好采用“纵断面”结构,这样有利于把事叙述完整。写作例文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织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了我一年又一年……还记得你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尔间,抬头望望菜摊,寻找您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您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正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好眼熟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了绳子……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了草绳。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三、写作提示 这篇文章的“动情点”是爸爸妈妈在缝窗帘时凝固成的一幅画面。这篇文章可以算得上是对横断面叙述式结构处理规则的最好实践,“动情点是乐曲的最强音,最强音形成高潮,高潮要在全曲尾部出现才能余音缭绕”。而前面的内容作为“不得不交代的连带内容”,作者是用回忆的方式展开的,并且用自己内心的无聊作足了铺垫,再加上对缝窗帘这一场景的细致描写,最后的高潮也就水到渠成了。秋 兴杜 甫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③。丛菊两开他日泪④,孤舟一系故园心⑤。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⑥。注 ①玉露:借玉的洁白和光泽形容露水的晶莹。②萧森:萧瑟而且阴森。③兼天涌:写江水的浪很高,似乎上吞天空。塞上:指夔州。因为夔州多高山,地势险要,所以杜甫在一些诗中都以“塞”称之。接地阴:形容浓密的阴云低垂于大地,给人以阴森的感觉。④丛菊两开:指诗人来到夔州已经经历了两个秋天,两次见到菊花开放。他日泪:回忆往事而引起的伤心泪。他日,往日。⑤这句指作者思归情切。这里的“故园”似指长安。因为杜甫常自称“杜陵布衣”,而《秋兴》八首中大量地描写长安景色,被金人元好问称为“画图写出秦川景”。⑥白帝城:在夔州城东,地处山顶,所以说“白帝城高”。暮砧:指傍晚的捣衣声。砧,即捣衣石。这句是承上句而来的,因砧声急,家家都在赶制寒衣;一年将尽了,思归之情也就更加迫切。诗意解读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忧国之情。诗的前四句极写夔州秋景的萧条,首联中的“凋伤”和“萧森”描绘秋的凄凉、肃杀。颔联中的“兼天涌”和“接地阴”,给人一种阴森之气弥天漫地之感,同时也极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思乡忧国之情。颈联写秋天再到,二度菊开,思乡忧国心切。尾联明写人们正在抓紧赶制寒衣, 却暗抒迫切的思归之情。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深沉,不愧是杜诗中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作。名句识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伦文叙趣题苏轼《百鸟图》相传明代有位老先生藏有苏东坡的《百鸟归巢图》真迹,他想给这幅画配上一首好诗,便找当时名气很大的诗人伦文叙题写。伦文叙看到这幅画,略加思索,就挥笔直书起来。题诗的第一句是“天生一只又一只”,旁观者大失所望,这是什么诗?无韵无味,平淡无奇。再看诗的次句“三四五六七八只”,更是差得连几岁儿童都会写。周围的嘲笑声喋喋不休,老先生自己也有些失望了。这时伦文叙神情自若地写出了第三句“凤凰何少鸟何多”,这里犹如奇峰突起。第四句紧跟“啄尽人间千万石”。这里作者借用谐音“巢”暗指“朝”,以为世上的人总是忠良寥落、奸佞当朝。这些“鸟”“啄尽人间千万石”,弄得民不聊生。另外,苏画是《百鸟》,而伦文叙的题诗里有数学情趣:“天生一只又一只”是两只鸟,“三四五六七八只”就是3×4=12,5×6=30,7×8=56;前后2+12+30+56=百鸟。这样一解,大家才恍然大悟,盛赞好诗,连称“绝妙”。诗中状元野史有这样一则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带着一班诗人、随从游历山川名胜。有天黄昏时刻,天际处飞来一群白鹤。乾隆欲试诗人们的才华,即命众人当场赋诗吟鹤。一群骚客诗情索然,不免瞠目结舌。唯有江南诗人冯诚修脱口吟道:“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刚吟了二句,乾隆故意打岔,说:“我要吟的不是白鹤,而是黑鹤。”冯毫无难色,接口又是二句:“只因觅食归来晚,误落羲之洗砚池。”这二句接得妙。他巧借王羲之的典故,将诗意补得天衣无缝,妙趣横生。乾隆听后,连连赞叹道:“卿真是诗中状元矣!”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解读 人分别三天以后,就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刮目:擦眼睛,指去掉过去的看法。待:看待,对待。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解读 谁说人生不能再变得年轻些?门前的流水还能倒流向西呢!人总是由青年走向老年,这是自然规律,正像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从西向东流一样;作者用门前溪水向西流比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返老还童,形象地说明了对岁月流逝要抱乐观态度。尚:尚且,还能。3.萨顶顶:原生之魅,“说服”世界 神秘而辽远,独特而有灵性。作为获得英国BBC音乐大奖的第一个华人,创作型中国歌手萨顶顶凭《万物生》和《天地合》已经受到全世界歌迷的特别关注,也唱遍世界许多著名的音乐大厅。以民族音乐为根基,萨顶顶绝对不是运用传统的民族音乐原有的模样,而是把民族音乐的素材打碎后撒在她的音乐中,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音乐人,“萨顶顶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用别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用别人的方式表达别人的思想。萨顶顶会用梵语、汉语、藏语和自语4种方式演唱,她独创的“自语”是她最重要的音乐思想之一。这个具有即兴创作演唱天分的姑娘,用她自然流淌的喃喃自语声“说服”了世界。4.践行节约,用“光盘”秒杀“中国式剩宴”“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全球平均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如果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5%,就可救活超过400万的饥民。”看到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相信每个人都不忍心倒掉盘中的食物。可能我们只是默默地把每餐饭菜都吃完,而有这样一群人却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作为种子和源头,将这个活动接力下去。2013年1月16日,北京一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并美其名曰“光盘行动”。直到现在,“光盘行动”仍在升温,但要让每一位公民都能成为“光盘行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成为推动“舌尖上的文明”的传播者,可以说任重道远。5.车祸致残,小伙公交车卖报传递正能量一个在公交车上卖报纸的“90后”残疾小伙儿红遍新浪和腾讯微博,他总是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印有“渤海早报”字样的蓝马甲,众多网友盛赞他自食其力,他的自强精神在网上传递着正能量。这位卖报小伙儿名叫刘有为,上小学一年级时因车祸和开颅手术,造成智力残缺且右侧肢体不能正常行动,小学五年级时被迫辍学。父亲因糖尿病病倒,不能干累活。为帮妈妈分担家庭重担,他想去卖报。开始妈妈不同意,她觉得儿子“脑子和手脚都慢”。但刘有为很倔强,自己偷偷拿报纸出去,第一天卖出了10份,随后越卖越多,直到有一天能卖出100份,妈妈终于妥协。为了卖报纸,刘有为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4点给订户上门送报,然后到公交车上继续卖报,每天卖完200份报纸才回家。当《渤海早报》记者问他每天要卖200份报纸是不是很辛苦的时候,刘有为腼腆而刚毅地说:“我不累,我就是想让我妈歇一歇。……我是男子汉,我能照顾自己,更能照顾家。”6.蛋糕做的鞋子“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超过100万本,我把鞋子吃下去。” 这是一个脱口秀主持人针对希拉里写的自传的辛辣评价。哪知道,没过几个星期,希拉里的自传就卖掉了100万本,到了那主持人该品尝鞋子味道的时候了。面对那个讥讽过自己的主持人,希拉里并没有采取报复的形式还击或是等着看他如何吃鞋子,而是采用了宽容的态度与幽默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尴尬。看着略带不安而一脸苦相的主持人,希拉里微笑着捧出一个鞋状物:“喏,这是鞋子,请你吃了它吧!”这鞋子的质地不同寻常,这是希拉里特意为他定做的鞋子形状的蛋糕。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不能有意伤害别人,否则,到头来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主持人的嘲讽,最后遭到了惩罚。但是,希拉里并没有给他以猛烈的回击,或等着他吃鞋子,而是用幽默宽容的方式,化解了这场矛盾,确实是一种创意之举。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审视自然和社会,我们常常为一种叫坚守的美丽所打动。“严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凤凰在清贫中的坚守;弃官归田,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古圣先贤对高洁的坚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威胁利诱不为所动,这是革命烈士对信仰的坚守……请结合你对“美丽的坚守”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突破 给出的材料主要阐述了“坚守”的内涵形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立意的动向。“坚守”意思是坚决不离开。“坚”强调的是一种意志,“守”强调的是竭力保卫,使攻不破。“美丽”则规定坚守的东西必须是远离低俗,其内涵应当是高尚的、高洁的、高雅的。构思时无论取哪种坚守,笔锋务必指向坚守者的心灵,展示那道无形的美丽,并渗透进自己的感悟与深思,讴歌某种伟大的品格,或者阐发某种深刻的哲理。坚守的对象林林总总,要撷取一个新颖而小巧的角度来演绎真情故事,描绘生活图景,论证真实的道理,不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可在“坚守”前加附加成分,目的是进一步增添具体的现实内容,开启写作思路,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例如:“坚守做人的底线”“逆境中坚守执著的心”等。立意角度示例写作点拨1.在困境中坚守信念逆境之中需要坚定信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论在何时,在何地,你都会坚守住自己的方向。……坚守心中的信念,你就会从失败中崛起,从跌倒处站起,在坚强中胜利,在信念中成功。2.在名利面前,坚守人生的底线时刻警示自己在名利面前学会放弃、学会坚守做人的底线,真正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质所惑。3.在社会发展中,坚守文化传统 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冷遇,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及思维之中。该如何解决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呢?这是每个国人都需要思考的课题。4.在喧嚣的环境中,坚守内心的宁静;在世俗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内心的宁静,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充盈而富足;坚守思想的清纯,心灵的天空必定变得清澈而透明。唯有坚守,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持真正的自我,才能闪耀个性的光芒。样板美文坚守心中的月亮树纵使所有的青藤都倒了,我也要站着;纵使所有的人都睡了,我也要醒着。——题记欣赏你,欣赏你竭尽全力地去保护生命的本真;赞扬你,赞扬你即使在衣食无忧的时候,仍独守着一种生存技能,独守心中的月亮树。纵使外界有无数的嘲讽与不屑,也不能改变你抓获老鼠后的欣喜笑脸,可爱而勤奋的猫儿啊!我能体会到坚守的快乐,自我动手后,得来的成果会让我们乐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捧读你,我敬爱的小老头——梭罗,您说您可以衣食无忧地在瓦尔登湖畔度过慵懒的春、盈翠的夏、萧索的秋、寒冷的冬。现在,贝克农庄的土拨鼠或许已在太阳初升的村中穿梭了吧,我所艳羡的草莓也开始结果了吧,梭罗,您说您喜欢自然界的味道,您说湖是大地的眼睛,您说湖边的树是这眼睛的睫毛,您说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创造一份无忧的生活……是啊,我敬爱的小老头,当所有的人都为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欢呼雀跃时,当所有的人都疯狂地跑去歌剧院时,您说,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您依然坚守着心中的月亮树,只因一句“我是我所看到的景色的君王,我在那里的权力毋庸置疑”,是的,是信念让您觉得:“我要我的生活。”如此坚守心中的月亮树,让我不得不想起我们中国的另一个缥缈的神话——庄子。河水之边,有您悠然垂钓的背影,高山之巅,有您驻足眺望的轮廓,历史长河因您而永久芳香迷人,色彩也从此染上您梦中七彩蝴蝶的斑斓。坚守心中的月亮树——也因了坚守,您拥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宁静;也因了坚守,您获得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雅。数千年后,也因了坚守,有了我来寻找您笔下的秋水;数千年后,也因了坚守,有了我的渴望,渴望同您一样做一个关于蝴蝶的美梦。而今,在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还有多少人在叩问保持本真的秘籍?又有多少人曾梦入瓦尔登湖,去一睹梭罗亲手修整木屋的欣喜表情?也许,放下易得的“鱼”去追寻难得的“鼠”,有些可爱,可安享于吃“鱼”的聪明的“猫”们,你们是否知道自己即将丧失生存的本能啊! 青藤皆倒,唯我独立;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坚守我的本真,坚守我心中的月亮树!名师批阅报告 本文除了在基础等级上做到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之外,在发展等级上更有可圈可点之处。首先,本文能在发展等级的“有文采”中善用修辞,独具匠心。例如:对偶的使用,“青藤皆倒,唯我独立;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河水之边,有您悠然垂钓的背影,高山之巅,有您驻足眺望的轮廓”等;引语的使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其次,本文在“有创新”的发展等级上做到了“构思精巧”,考生用“坚守心中的月亮树”这根线串起全文,首尾照应,多次点题,一咏三叹。特别是第二人称的使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感人,很有感召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