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数学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四年级下册 / 5 三角形 / 三角形的内角和 /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 2022-03-31
  • 14页
  • 76.5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安排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之后进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同时它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猜、量、算、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并会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把三角形的内角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索实验,从而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角“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利用复习旧知作为铺垫并引入新知,用带有疑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等几种教学方法从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动手操作和自动探索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三、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铺垫→探究新知→练习提升三块内容进行教学。复习铺垫: 1、三角形的分类(可以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这三类)。它为证实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无非是这三类作下铺垫。2、平角:让学生感受平角的构成,以及它的度数是180°。它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的度数是1800作下铺垫。3、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组成的三个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度数相加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并板书。接着我就带领学生探究新知:首先我出示一个具有争议的小故事,从而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带着这样的心理我首先引导学生从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钝角、锐角三角形的度数也是180°吗?带着问题,我和学生一起3、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猜一猜:钝角、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会是多少度,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量一量:用测量计算的直观方法探索结果汇报发现有180°、175°、182°……没有统一结果(测量误差)。拼一拼:教师直接示范剪拼钝角三角形,出示它的度数和是180°学生动手操作剪拼锐角三角形,获得它的度数和是180°最终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板书)也解决了课堂中的疑问4、解决疑问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没有大小之分。量角器的测量存在误差。学生通过以上探究和验证,带着获得新知的心愉快心情,我立即进行了练习巩固。练习提升练习中共安排了五个题,第1题:是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它是学习新知后的简单应用。 第2题:出示等边、等腰、直角三个特殊的三角形,根据条件,利用新知,解决特殊三角形的内角问题。第3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风筝的底角度数,求顶角是多少。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第4题:是以游戏形式,同桌甲同学说出三角形中一个内角度数,让乙同学猜出另外两个角可能是多少度(答案不一),两人再一起验证度数和是不是180°。通过游戏互动,知识得到灵活运用。第5题: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借助辅助线把多边形划分成几个三角形,从而求出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道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延伸,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新知并能熟练运用之后,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来结束本课。四、总结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旧知铺垫,设置疑问并产生矛盾,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最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的《三角形的内角和》。2、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角,学会测量角的度数以及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为今后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打下基础。3、教学目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1)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动手实践的能力。(3)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过程并掌握规律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难点。5、教学具准备每个4人小组准备4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实验报告单一份;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小剪刀、白纸各一张。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 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运用“猜一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动手操作和自动探索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角,学会测量角的度数以及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剪拼和折叠实验中利用观察、比较法与合作、讨论法,相信学生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四、教学过程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设计了4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师:我们在猜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一个直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钝角,就能断定他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个锐角,就判断不出来是哪种三角形。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1.介绍内角、内角和,并提出猜想师:我们现在研究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它的内角。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2.确定研究范围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这一个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请你想个办法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哪几类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来渗透研究问题要全面,也就是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3.建立模型,解决问题a、测量法:(1)学生自然想到要量出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就能够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关系都接近180度。(2)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人用量角器量出一种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出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3)记录小组测量结果及讨论结果实验名称三角形内角和实验目的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实验材料尺子剪刀量角器锐角三角形纸片直角三角形纸片钝角三角形纸片三角形形状∠1的度数∠2的度数∠3的度数三个角的和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4)学生汇报量的方法,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师小结:直接量的方法挺好,虽然测量有误差,不准,但我们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谁还有别的方法?b、剪拼法学生汇报后师小结:能想到这个方法不简单,拼成的看起来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和学生剪一剪、拼一拼)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了一起,拼成了一个大角,角的两条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呢?看起来挺象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有时会差一点点,谁还有别的方法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 (BAC)))))ª¨c、折拼法学生汇报后师小结: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解决的问题。这三种方法都不错,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有误差,不太有说服力。想一想,你还能不能借助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想办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d、演绎推理法(借助学过的长方形,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师:你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师小结: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由于操作出现的误差,非常准确的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程度从低到高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经历量和拼之后,逐渐会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得到集中,集中为分的方法,最后将四边形一分为二,五边形一分为三,六边形一分为四……,又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4.验证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5.进一步感受(1)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的关系教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这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吗?(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演示不断变化的三角形。)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化?(三个角的度数都在变化,内角和却总是不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吗?6.解释课前问题用内角和的知识解释课前的问题,为什么在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三、拓展应用,深化创新本节课的练习由易到难,设计成三个层次。1、基本练习--形成技能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2、变式练习--巩固技能(1)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求角度。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是多少度?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00°,每个底角是多少度? (2)判断练习: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3、综合练习--发展提高技能(1)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如图)巧妙地由图形的变化对比,强化了对内角的理解,体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发展应用,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2)出示一个正方形,将正方形的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引导学生思考,再折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三角形不管多大,内角和都是180度。(3)出示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思考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可以利用长方形角的特征来解决。紧接着又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引发思考内角和是多少度?由此引导学生可以从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特殊的四边形猜想一般四边形内角和,也可以采用分割的方法验证,并引发对五边形等其他图形内角和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有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四、总结全课,全面提升我们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六边形内角和,那么五边形、七边形……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你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相信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整个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做到"导入新课--新,引导探究--实,分层训练--活,新课总结--精"。 一、教材分析内容:“三角形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剪拼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并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二、教法和学法基于以上理念再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节课当中,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谈话激疑,引导探究;组织讨论,适时地启发帮助。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引发思考—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应用生活,解决问题—梳理反思,课外延伸—“这样一个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第一个环节:旧知导入,引发猜想——思数学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新知有效的生长点,温故而知新能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1)说说三角形都可以按什么来分?分成哪几种?上课伊始,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分类,为探究新知中的分类验证作好了铺垫。(2)借助直观图形解释“内角及内角和”,提出研究问题在这里“内角”一词作出解释,为学生扫清文本理解的障碍。“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学生下一步的探究指明了方向。经过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更清晰的印象,为后面的分类验证,丰富数学表象打好基础,同时深入理解了什么是图形的内角,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指各个内角的度数相加的和,为后面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进行验证提供理论依据。第二个环节: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悟数学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其实有许多学生在课外已经知道这一性质,只是不十分坚信,老师要大力地鼓励学生实事求是,从事实中寻找原因。为此我提出活动要求:一、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二、利用学具,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吗?这样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验证,同时鼓励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方法一:量角验证(1)任意画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算出它们的内角和由于在前一环节中,已经出现了角的度数的探讨,学生会很自然提出量角研究。既然三角形可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类,那么验证的时候就应该体现验证的普遍性。在这里不仅是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全面地验证,更重要的是在这经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研究的一种严密的逻辑性,从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个人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通过个人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就能在充足的数据基础上,有目的地互相辩驳、互相的吸纳,完善自己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但是在具体的测量中体会到这种操作存在误差,继而探求比较科学、简洁的验证方法。方法二:折拼验证(1)独立思考验证方法,个别方法展示(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可能出现的情况:A、分别撕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的  B、分别剪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的C、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平角的D、通过沿长方形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推理得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些方法都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方法三:剪拼验证(1)课件演示剪拼过程受年龄、知识经验、实验条件的限制,在学生的验证中会出现操作不太精确,推理不够严密的情况。老师需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课件再次规范、准确的演示剪拼过程。让学生及时在脑海中强化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这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这一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自主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不同方法,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中间蕴涵了很丰富的数学推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三个环节:应用生活,解决问题——用数学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    基本练习(1)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在练习中既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又让学生在同伴相互的反馈评价中,实现了自我的行为纠正。2、    变式练习(1)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求角度。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是多少度?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00°,每个底角是多少度?(2)判断练习: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这里设计了求一些特殊三角形角的度数的问题:等腰三角形底角度数、等边三角形角的度数、直角三角板的锐角度数。在变化的语言描述情境中,使学生深入理解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并与特殊的三角形特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突破了教学难点。3、发展练习(1)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如图)巧妙地由图形的变化对比,强化了对内角的理解,体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发展应用,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2)出示一个正方形,将正方形的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引导学生思考,再折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三角形不管多大,内角和都是180度。(3)出示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思考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可以利用长方形角的特征来解决。紧接着又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引发思考内角和是多少度?由此引导学生可以从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特殊的四边形猜想一般四边形内角和,也可以采用分割的方法验证,并引发对五边形等其他图形内角和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有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第四个环节:梳理反思,课外延伸——想数学(1)全课总结评价 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在梳理知识脉络的同时,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总之,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经历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在教学中,随时会生成一些新教学资源,课堂的生成一定大于课前预设,我将及时调整我的预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