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展开与折叠(正方体)》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北师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展开与折叠(正方体)》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特点的认识。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适当引导发现规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展开图能否折叠成正方体。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前让展开与折叠的动画过程进行自动播放) 师:刚才我观察到很多同学都被课件上的动画吸引了,谁能用描述一下这个正方体的状态。(展开与折叠)对了,象这个正方体可以展开、又可以重新折叠,那其它正方体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它的展开与折叠又有什么规律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引入课题)
二、探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一)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师: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有更多时间交流探讨问题,老师让你们在课前找出正方体,并剪出了它们的展开图。现在请你们拿出来,准备好。 用手指比出你准备的展开图数量。(进行表扬) (二)观察想象 1、现在,请你们拿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观察一下:展开图的各个面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各个面的边与正方体的棱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拿着正方体展开图,重新折叠起来,再慢慢展开,想象着:正方体的每个面跑到哪去了?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要注意,这里的操作不要太快,要认真地想象。你是否在认真地想象,老师是可以从你的状态看出来的。 自己的操作完毕与同桌互换再进行操作。 3、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4、刚才是边操作边想象,现在老师要提高要求了,让你看着展开图想象折叠的过程,看着正方体想象展开的过程。(学生看、想--课件演示。重复两遍) 5、小组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各种正方体的展开图,现在我们在小组里进行分享。
请注意:1、检查这些展开图是否均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2、选择两个其他同学的展开图进行展开与折叠的过程。 3、统计出小组里共有几种正方体的展开图(重复的不算),评选出优秀作品。 学生小组里交流,师巡视参与。 6、推荐展示。 各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展评,注意把学生的作品作为考验学生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的载体。 师:请观察这些展开图是否都能折叠成正方体?有没有重复的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评价,表扬优秀作品。 7、故设“陷阱”。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作品,跟这里面的都不同,也放到这里吧。 (老师增添两个错例,不做提示,看看学生是否能观察出。如果不行,老师再做提示。最后,对错例进行操作验证。) 师:这个同学的作品本想滥宇充数一下,没想到逃不过你们的火眼金睛。 拿掉错误作品,表扬优秀作品。
(右图包括11种正确的展开图,3种错例,课堂中视学生出现情况而进行教学。) 8、探究规律。 师:看着同学们这么多的优秀作品,老师很高兴,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它们是否存在什么规律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醒注意倾听,提出反驳意见。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不是基本要求,不需要引导学生说得很完整,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可让学生课后进行研究。) 9、课外延伸 师(出示图):这是一位香港小朋友在学习正方体展开时的作品,是不是跟我们很相似呢?他们的数学学习比较注重动手实践,这也是我们正在加强的方面。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有台湾、香港甚至国外的亲朋好友,我建议你们可以请他们带些他们那边小朋友的学习课本,我们可以取长补短,这样我们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三、课堂练习 1、右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请填出相对的面。(见下图1) 1--()2--()3--()
学生完成后,让他们思考“是怎么想的?” 师:你能不能看着它想象一下折叠的过程。 2、拓展题。(下图2) 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A、B、C、D、E、F,根据下图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每个字母对面各是什么? 四、反思小结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能不能作个自我评价,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