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 《论语》十则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本文所选《论语》十则,涉及学习、交友、立身等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论语》的博大精深。一、注音踰矩________  教诲________  盍________轻裘________曲肱________二、解释词义 从敝伐归目三、通假字可谓好学也已         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__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老者安之____________少者怀之____________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戒之在得____________五、分析句式类型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六、积累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是知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知者乐水,________;知者动,________;知者乐,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答案:一、yú huì hé qiú ɡōnɡ二、从:动词,顺从 动词,从事 动词,听从 通“纵” 动词,跟随 介词,自敝:动词,破、坏 形容词,旧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损害伐:动词,夸耀、炫耀 动词,攻打 动词,砍伐 动词,夸耀 名词,功业归:动词,称许、赞许 动词,投奔 名词,女子出嫁 动词,回家目:名词,纲目,具体要点 名词,眼力 动词,用眼睛示意三、“已”通“矣”,语气词 “知”通“智”,聪明、明智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关怀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得到富贵 名词活用为动词,施行 动词活用为名词,泛指一切贪欲五、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六、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不知为不知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仁者乐山 仁者静 仁者寿于我如浮云 小人长戚戚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超越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C.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D.小人长戚戚长:总是2.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仁者乐山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知者乐水D.饭疏食、饮水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好学也已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D.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以上“颜渊”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济:赈济C.尧、舜其犹病诸 病:生病D.造次必于是 造次:仓促,急速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请问其目   不以其道得之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造次必于是C.可谓仁之方也已不以其道得之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颠沛必于是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概述这三个语段各自从哪个角度阐述了儒家“仁”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听过“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吗?结合文本思考“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的现代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①;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 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五年后)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②。”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选摘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注:①贾:同“价”,价格。②冉求: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B.粥羔豚者弗饰贾粥:通“鬻”,卖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周:环绕D.送冉求,因诫曰诫:勉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B.C.D.                1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鲁)必霸B.已葬,(康子)欲召仲尼C.今又用之,(却)不能终D.(若)即用,以孔子为招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有方,使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D.康子不尊“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解析:B项,“无施劳”的意思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施:表白。答案:B2.解析:D项,“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其余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3.解析:C项,“一日”古今意思不同,古义是“一旦”,表示假设;今义是“一天”。答案:C4.解析:“而”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修饰关系。“为”①动词,表判断;②动词,做。答案:D5.解析:C项,病:担忧。答案:C6.解析:A项,代词;B项,表判断的动词是/代词,这里;C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富贵;D项,借此,给/介词,在。答案:A7.(1)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2)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3)君子离开仁德,怎么成就他的名声呢?8.第一个语段强调“克己复礼”,第二个语段强调“推己及人”,第三个语段强调“正当手段获取富贵”否则“安贫乐道”就是仁。9.人大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希望得到的是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要求我们每时每刻都牢记“仁”字,否则可能因为一时的贪念或糊涂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如果人以不义之方式取得富贵或躲避贫穷,人人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终将造成私心充塞的社会乱象,及人类道德毁灭沦丧的境地!10.解析:D项,“诫”是“叮嘱”的意思,“勉励”与“以孔子为招”意思不符。答案:D11.解析:A项,两个“为”字,都表示被动关系。B项,两个“以”字,前者是介词,凭借;后者是连词,因为。C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在”,后者相当于“对”。D项,两个“之”字,前者为代词,相当于“他”,代孔子;后者为助词,相当于“的”。答案:A12.解析:C项是一个假设关系的语句,应补充的词语是“如果”。答案:C13.解析:②孔子政绩的威力,④季桓子临死前的叮嘱,⑥子赣对孔子的理解。排除这三句即可。答案:B14.解析:C项,错误,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答案:C15.解析:这两句翻译的重点分别是:“男女行者”定语后置,“涂”是通假字,“沮”是通假字,“庸迟乎”是反问句。答案:(1)在路上出行的男女,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2)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前946),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别人’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在路上出行的男女,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都邑,不必向管事的官吏求情送礼,都能给予他们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齐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先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又挑选一百二十匹毛色光鲜的马,一并送给鲁君。这些女乐文马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面高门这个地方。季桓子穿着便衣溜到那里去看了好几次,从心里愿意接受,就建议鲁君假装外出环游,暗中去看女乐文马。鲁国君臣整日前去观看,对国事就懈怠了。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季桓子叹息道:“先生是因为接受齐国那一队女乐的缘故怪罪我啊!”到了(前941)秋天,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儿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盛。”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相国;当了相国后,一定要召回孔子。”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季康子想召孔子回来。公之鱼说:“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最后招致诸侯耻笑。现在又任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这样会再次被诸侯耻笑的。”康子说:“那么召谁合适呢?”公之鱼说:“一定要召冉求。”于是派人去召冉求。冉求准备前往,孔子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不是一般的使用他,将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于谋略,他们富于文采,我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育他们。”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叮嘱他说过“你如果被重用了,设法把孔子招回去”的话。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