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情分析充分运用学生对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的国旗的已有经验,学生能初步观察形状和大小不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2:16:4.5:2.7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P40比例的意义。。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5:2.4:1.660:4015:10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批注
5:=2.4:1.660:40=15:102.4:1.6=60:40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指名学生读题。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
出10:12=,35:42=,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4)巩固练习。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6:3和12:635:7和45:920:5和16:80.8:0.4和0.3:0.6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②做P40“做一做”。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④课件上即时练习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41,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1.6=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
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2.4:1.6=60:40)教师边问边改写成:=“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3.巩固练习。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2)P41“做一做”。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2、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3、选择题4、填空(见课件)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五、拓展延伸(可放在课后)1、判断。(1)如果3×a=5×b,那么5:a=3:b。(2):和: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是:。(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8、、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教学反馈1、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的比例。2、化简比再求比值6.4:81/6:2/30.375:0.6258:8/93、用0.4、1.2、1.5和组成一个比例是:()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 基本性质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2.4:1.6=60:40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后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