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四两拨千斤”——虚词》习题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1.“的”“地”“得”是结构助词,但用法不同,“的”一般放在________之间,作________的标志;“地”用在________、________之后,表示前面是________;“得”用在________、________后面,表示后面是________。【答案】 修饰语和中心词,定语;形容词,副词,状语;动词、形容词,补语2.汉语的虚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类。虚词虽然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有重要的________。【答案】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语法意义3.“着,了,过”是表示________的助词,“着”表示________态,“了”表示________态,“过”表示________态。【答案】 时态,进行,完成,过去4.“很,非常,略微”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不,没有”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刚,刚才”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也,又”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答案】 程度,否定,时间,频率5.下列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的想象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作者想象出来的情景、画面等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B.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C.在新春茶话会上,厂长们就目前的国企改革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D.因为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神舟”号宇宙飞船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答案】 C(A项,“和”前后并不是并列关系,应改为“或”;B项,“即使”与后面的“但”搭配不上,从句意来看,这是一个转折复句,应将“即使”改为“尽管”;D项,是一个单句,不构成因果关系,应将“因为”改为“由于”。)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①远征去年六月走的,________到今年五月才来信,真叫人着急。 ②从春种到秋收,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们________在咱们村里帮助咱们科学种田。③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杨红珍________去文化市场逛逛,买点花草书刊什么的。④秀英希望大家以后能够________到群众中间走走看看,以便了解基层的有关情况。A.一直 始终 往往 常常 B.始终 一直 常常 往往C.一直 始终 常常 往往D.始终 一直 往往 常常【答案】 A(“一直”比“始终”程度更强。“常常”既可用于过去,也可用于将来;“往往”则只能用于过去。)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应当承认,好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________说什么求甚解________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________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是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好读书,这________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________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A.无论 或 因为 才 渐渐B.即使 和 因此 就 渐渐C.无论 或 因为 才 自然D.即使 和 因此 就 自然【答案】 C(抓住“说什么……都毫无意义”可排除B、D两项;抓住句末“慢慢”一词可排除A、B两项。)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听到英雄只身斗歹徒的事迹,大家竟然哭了起来。B.他不跟我说一下,径直把书借去了。C.古今固然不能混同,但古人生活中许多相对的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D.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答案】 C(A改为“不禁”;B改为“径自”;D改为“由”。)二、课外延伸9.下列各句的括号中,必须加“了”的一组是(  )①有时为(  )训练他的耐力,父亲在前面骑自行车,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跑。②一学期过去了,在语文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大家养成(  )每天读报的好习惯。③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如果红灯亮(  ),车子就不能通过。④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  )一下,深表赞许。A.②④ B.①③C.①②D.③④ 【答案】 A(“了”作为时态助词,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不可省略;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可以省略。)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如果”可以与“只要”互换的一组是(  )①如果地球的质量和月球相当,那么,地球上的空气早就会散逸掉了。②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就能给你做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③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中的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④如果我们能够在加强文艺修养的基础上再重视语言表达的技巧,那么我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①前一分句的内容同客观事实相反,不能换为“只要”;③前一分句将已然事实当作假设提出来,意在说明后一个分句的肯定,不能换为“只要”。)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A.这件事他明知错了,但是仍不肯改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只是)B.让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一起为母亲的生日祝福吧。(一齐)C.这等古文基础,读《水浒传》姑且不能,更何况读《史记》了。(尚且)D.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了歧视似的。(由于)【答案】 C(A句间是重转关系,不能用表示轻转的“只是”来替换;B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只能是“一起”,不能用“一齐”来替换;C中“姑且”是暂且的意思。这里应为“尚且”;D中“由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自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有关的时间,表示时间的起点。)12.下列加点的虚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A.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B.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C.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和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D.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答案】 C(“和”改为“或”。)13.下列句子中画线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B.追忆往事的功用往常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C.他必然会像初冬在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漫无目的地乱舞。D.战国时代的动乱使孟子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答案】 D(A项中“就是”应为“而是”,B项“往常”应删去,C项“在”应为“从”。)1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就产生、流传的。B.唐代文人自感文章枯索,转向民间学习,甚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C.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上。D.对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荃》里说得很好。【答案】 D(A“就”应为“而”;B“甚而”应为“从而”,暗含因果关系;C“其中”应删去。)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生物都要新陈代谢,细菌又________不是如此?②要完成这个课题的实验研究,________需要三年的时间。③翻开手稿一看,________所有的地方都用红笔改过,只有几处没有改动。A.何尝 大体 似乎B.未尝 大致 几乎C.何尝 大致 几乎D.未尝 大体 似乎【答案】 C(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未尝,加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由句意可知“何尝”用在①中更恰当。“大体”指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说;“大致”指大概,大约。此处应用“大致”。几乎:将近,接近;似乎:副词,仿佛,好像。③句应用“几乎”。)16.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地方有的可以删去,请把可以删去的词语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孔雀鸟,头上长着①有美丽的羽冠,雄的尾巴的②羽毛很长,展开时像张开的③扇子。常见的④有绿孔雀和白孔雀,他们⑤成群居住在热带森林中或河岸边,吃谷类的果实等食品⑥。饲养孔雀可以用来⑦供玩赏,羽毛可以用来⑧做装饰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⑤⑥⑦⑧17.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特普朗被誉为美国企业界“新兴的超级明星”,他说:“我做生意并不__①__为了钱,钱只能是目的的一部分。人们__②__富有起来,__③__会很容易变得慷慨大方,这也是应该的。我敬重的是那些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人。另外,我所关心的并不是人们奉献的原因,__④__他们的动机是单纯而不明显的,__⑤__绝不是什么纯粹的利他主义。”【答案】 ①只是(仅仅是、单单是) ②一旦(如果) ③就 ④因为 ⑤而且(而)三、高考热点18.为下面的一段文字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不超过l8个字。稳增长,促发展,为改革争取空间和时间,承压前行的中国经济显然需要“兴奋”起来。不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不能再走以前靠一轮接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来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老路:一旦感觉经济增长乏力,就立即打开货币政策的闸门,制造新的投资增长点,刺激房地产市场——这种注射“兴奋剂”式的增长方式,虽然让中国经济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数字上的高增长,留下的却是需要长久消化与面对的副作用——产能过剩、房价畸高、通货膨胀……与短期的“刺激”相比,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更需要稳健而深入的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要体现文段主旨,生动醒目)19.下面是某人在其母亲生日宴上的演讲词的一部分,其中有三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今天是我家慈七十岁高寿,虽然已进入隆冬季节,但家里却高朋满座,热气腾腾,春意阑珊。在此,我代表全家人向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生育我们培养我们的母亲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祝福,祝愿您老人家健康长寿,幸福安康!(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案】 (1)将“家慈”改为“母亲”,或删去“我”字;“家”与“我”重复(2)将“高寿”改为“大寿”;(“高寿”:①长寿;②询问人年龄。均不合适)(3)将“春意阑珊”改为“充满春意” 20.下面是《论语》中孔子对“问政”的回答,请仿照下面的例句,补写出相关内容,构成一组排比句。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例句:子贡问政,答以立国的条件,因为他是孔子的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季康子问政,答以“为政以德”,因为他是国之重臣;齐景公问政,答以“礼节秩序”(君臣之礼),因为他是一国之君。四、读写创新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精神生活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散文。她说,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己。你追求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请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佳作赏读】坦然才是真杨晶哲人说,人的一生就是在寻找一个使自身惬意的位置!坦然地面对这个纷杂的世界,你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能永远是春光明媚,难免会碰到挫折和困难,重要的是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没有谁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生活只存在于理想世界中。现实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与位置!只要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就会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圆满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任何一种生活都是伟大神圣的,我们都应该去珍视、善待。我们活着的每一次遭遇都应该好好接受,好好品尝,好好珍惜,那样,我们将会永不言悔。快乐生活来自于本身。乐观的人会以苦为乐,悲观的人只会记起它的苦。其实生命就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今天的我总是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接受生活的挑战。凡事只要尽力而为即可,即使结局令人失望,但我也会坦然面对。因为快乐不仅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或许过程的快乐比结果的快乐更强烈,更持久。有人说坦然是需要资本的。真的需要吗?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但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如果你很丑,但你拥有如水一样的温柔,你就可以坦然了;即使你没有如水一样的温柔,却有着如火一样的直爽,而且拥有永远令人羡慕的才学与高尚品质,你更可以坦然;即使这些东西你一样也没有,你同样可以骄傲,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让人感动,也令人深思。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地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惘一并清扫掉。这个世界美丽纷扰,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力去做,只为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而不必总是计较成败得失。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这有限的一生,从容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和失败,微笑着面对人生。【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议论精当、语言精警、饱含哲理的美文。文章的标题直接表明作者所要追求的精神空间,十分醒目。论述时层层深入,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等方法揭示出生活中的哲理:不必计较挫折与得失,以微笑面对人生。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议论时注意了辩证分析,没有片面下结论,这样的论述使人信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