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等式教学建议1.本小节建议用3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和相应练习。第2课时,教学例2和相应的练习。第3课时,深化练习并完成课堂活动。2.例1的教学,要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接着由教师或者学生讲述同学们排演云南佤族著名舞蹈《木鼓舞》的情境,如果有视频录像效果会更好。让学生感受学校的丰富的文娱生活和少数民族的优美的文化情趣,并通过数量关系的探究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3.例1正文的教学,必须突出直观的图形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揭示出三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整体到局部,依次引导学生说明“总人数”、“男演员人数”、“女演员人数”。在思考“男演员的人数还可以怎样表示”时,可以提示学生回忆如“乘一次船2元,乘n次船付多少钱”的表示方法,使其能够接受男演员人数可以用“40”和“55-15”两种形式表示。4.在例1里建构等式时,先要将“40——男演员人数”和“(55-15)——男演员人数”并排写,让全体学生能够体会到同一个量的两种表示形式,这在数学上叫做同量或等量。只有学生明白了这个意思后,才能把左右的等量用等号联结起来。在以下的“试一试”和“分组关系”的教学中,也要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教与学。5.例2的教学,不能放弃实验而靠嘴说。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分好实验组,选好组长和记录员,并提前介绍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果科学课使用过就只是熟悉一下并提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一些条件差的学校没有实验的托盘天平,可以自制简易天平。即使用绳子吊木棍做平衡实验,也比空说强。当然实在困难的可以将农民的担子借来,让学生挑着,选一些适合的材料,放进拿出,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6.
实验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在分析交流各种现象与数学表达的时候,要求学生言之有据,这个据就是实验记录的数字材料,放下多少,拿出多少,变化情况,一个都不能少。7.在系统小结实验现象、总结等式的性质时,要多听学生的反馈信息。最后从大家的交流中,梳理出基本接近数学语言的表达,概括出等量变化情况和等式的性质。8.在例1和例2中,凡是要求“议一议”、“试一试”以及“说一说”等互动交流式学习,必须认真组织,做好指导。不能图省事而代之以作业或评讲。凡是要求学生“写等式”“填括号”而进行书面练习的,一定要人人练到位,不能说说而已。9.课堂活动的组织,要认真安排,落实到位。活动进行前,要交代清楚要求,特别是一张卡片要写出3个等式学生是不一定会完成的,必须做出要求。否则他们写一个就完成作业了,达不到真正的训练目的。两个活动的内容都不少,信息传递很密,教师要加强指导,互动不只是一种形式,交流思想才是它的初衷。因此,必须组织完成合作交流。10.练习十八第1题,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题中的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依据捐书活动的真实情境写出符合情理的等式。第2题,重点引导学生辨别已经写成的式子,靠已经形成的等式的意义进行判断,可以安排在例1的后面进行练习。第3题,采用直观信息构建等式。100×2=200,2×3=3×2,5a=3b,2x×2=4x。第4,5题,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填数或符号,要求学生能够说明自己的思考方法。第7题,在素材充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3页共3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