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四边形分类教学反思 《四边形分类》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四边形分类,在观察和对比中发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上课伊始,我出示一组图形(1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1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梯形、2个不规则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分类,并说明理由。有一点疑惑:教学中,学生已经很快找出了按照互相平行的对边的组数把四边形分成了三类,继续追问后学生想不到别的分类标准,有没有必要引导学生继续深究这个问题呢? 我在教学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讨论四边形的分类时,全班学生只想到一种办法怎么办?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就只会照书上的方法说和做了,让学生预习是不是就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空间? 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先来看本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首先说,不继续引导探究,也是可以的,学生能知道、理解“按照互相平行的对边的组数把四边形分成了三类,”就是这节课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探究方法。 但是,教材安排对于“四边形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体会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遇到上述的情况,个人认为,老师可以说出自己还有一个分类方法,看对边是否分别相等,来分类,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同样一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这样能给学生渗透:平行四边形对边是分别相等的,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会明白,梯形则不一定。还可以提示其他研究四边形的方法:边是否平行、边的长短、角、对角的大小。当然不要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但是表达老师的观点,提示或者说出学生想不到的观点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在分类、比较中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觉得学生在分类时,主要是依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感性经验,从表面上对其进行分类,并没有深入它们的本质特征。分类容易,而提炼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就比较难了。所以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我再引导学生对多个图形进行观察、比较、探索、发现。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多角度去思考,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归纳概括出它们的概念。学习是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做中学、做中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