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期中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建立隋朝 B.隋灭陈,统一全国 C.开凿大运河 D.隋末战争爆发 2.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3.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4.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 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 A.坊 B.市 C.瓦子 D.勾栏 6.学习隋唐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 历史的基本特征 的是 (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7.考 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三彩瓷器等文物。请你判断这 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南北朝 8.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9.诗歌能真实地反映时代。下列诗歌能反映安史之乱影响的是( ) A.“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B.“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10.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英雄”。 其中的“唐宗”“宋祖”是哪一组人物( ) A.李 渊 赵构 B.李世民 赵匡胤 C.唐玄宗 赵构 D.李世民 赵匡胤 11.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枢密使 12.北宋和辽经过长期的战争签订澶渊之盟。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13. “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是描述哪一民族的兴衰史( ) A. 契丹 B. 党项 C. 蒙古 D. 女真 14. “和议成 ,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你知道签署“盟 书”的两个政权是(  ) A. 北宋和辽 B. 北宋和西夏 C. 南宋和西夏 D. 南宋和金 15.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有座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 .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16.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点是(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 .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17.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8.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9.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20.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 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21.在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见右下)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 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是指( ) A.《天王送子图》 B.《清明上河 图》 C.《洛神赋图》 D.《步辇图》 22.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 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 A.隋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3.史书记载 12 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 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 ) A. 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耶律阿保机 D.完颜阿骨打 24.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 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 A. 蒙古族 回族 B. 朝鲜族 回族 C.土家族 藏族 D.蒙古族 满族 二、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 3 个小题,共 52 分) 25.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16 分)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 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 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描绘了什么情景?当时的统治者是谁?(4 分)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4 分) (3)试举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4 分) (4) 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至少 2 点,4 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 例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4 分)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 天下足。” ————《宋史》(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4 分)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它们都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新生事物。 秧马 宋朝织机 交子 ⑶材料三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 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地区?(8 分) ⑷你认为古代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至少两点,4 分) 26. 组合题(16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 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经济篇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在 改进生产工具方面最典型的两个例子。(4 分) 【探究二】 制度篇 材料: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 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2)据材料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元朝还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 藏地区的行政事务?(4 分) 【探究三】 文化篇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宋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 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 ——李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苏轼【探究四】 启示篇 (4)通过对上述 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至少两点,4 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B A A B B C B D A B B C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答 案 D D B B C A B C B B A A 二、材料题(3 个小题,共 52 分) 25.(16 分) (1)开元 盛世 ; 唐玄宗(4 分); (2) 藏族 ; 文成公主(4 分) (3) 鉴真东渡、 玄奘 西行(4 分) (4) 言之有理即可 (4 分) 26.(20 分) (1) 南方人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北方; 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 分) (2)东南; 经济重心南移(4 分) (3)农业、手工业、商业; 四川地区(8 分) (4)要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的局面;重视科技进步等(任选两点即可,每点 2 分, 共 4 分) 27. (16 分) (1) 曲辕犁、筒车(4 分) (2)行省制度 宣政院(4 分) (3)唐诗、宋词(4 分)(4)言之有理即可 (4 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