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济宁一中 2018 级线上学习阶段测试
高 二 物 理
2020.5
1. 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考试范围为 3-3 全部、3-4 全部、3-5 近代物理。
2. 请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案并提交上传!时间截止后则无法上传!也不接受其他传输方式。
3. 选择题答案自动提交,非选择题答案在白纸上手写后拍照上传,一定要竖.拍.成独立清.晰.图片上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M
rNA
A. 已知某种气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若认为气体分子为球形,则该气体分子的直径可以表示为
B.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里的微小固体颗粒的运动
C. 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D.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用来表征它 们所具有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是内能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仅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D.在围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3.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 He+ H+4.9MeV
和 H+ H→ He+X+17.6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X 是质子 B.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C.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D.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外线比红光波长短,它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
B. 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低,它的显著作用是荧光作用
C. 阴极射线来源于核外的自由电子,β射线来源于原子核内部核衰变得到的电子
D. 在高速运动的飞船中的宇航员会发现飞船中的时钟与他观察到的地球上的时钟走得同样快
物理第 4页(共 5页)
1. 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医院中用于体检的“B 超”利用了超声波的衍射原理
B. 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一定始终最大
C.声波容易发生衍射是因为声波的波长较短
D.观察薄膜干涉时,应该在入射光的同一侧
2.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图示A 状态开始,经历了B、C 状态,最后到
D 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 过程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B.B→C 过程体积不变,压强变小
C.B→C 过程体积不变,压强不变 D.C→D 过程温度不变,压强变小
3. 如图,MN 是介质1 和介质2 的分界面,介质 1、2 的绝对折射率分别为 n1、n2,一束细光束从介质 1
射向介质 2 中,测得θ1=60°,θ2=30°,根据你所学的光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介质2 相对介质1 的相对折射率为 3
B. 光在介质2 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介质 1 中的传播速度
C. 介质1 相对介质2 来说是光密介质
D. 光从介质1 进入介质2 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4.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核比 核更稳定
B.核的结合能约为 14 MeV
C.两个 核结合成 核时吸收能量
D. 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 核中的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5. 下列对热力学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B. 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 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
D.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不一定改变内能,热传递也不一定改变内能,但同时做功和热传递一定 会改变内能
物理第 4页(共 5页)
1. 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f0,在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 f。若驱动力的振幅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ff0 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 f 减小而增大
C.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 f0
D.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 f
2. 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个氢原子从 n=4 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该氢原子最多可辐射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该氢原子只有吸收 0.85 eV 的光子时才能电离
C.该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需要吸收 12.75 eV 的能量
D.该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特定值
3. 如图所示为用某金属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得到的光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的图像,用单色光 1 和单色光2 分别照射该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 Ek1 和Ek2,普朗克常量为 h,则说法正确的是A.Ek1>Ek2
B. 单色光1 的频率比单色光 2 的频率低
C. 增大单色光1 的强度,其遏止电压不变
D. 单色光1 的入射光子数比单色光 2 的入射光子数多
4. 一水平弹簧振子沿 x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向 x 轴正方向运动时弹簧被拉伸,振子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0 N/cm,振子质量为m=0.1 kg,则
A. 图中A 点对应的时刻振子所受的回复力大小为 5 N,方向指向
x 轴的负方向
B. 图中A 点对应的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 x 轴的负方向
C. 图中A 点对应的时刻振子的加速度大小为 50 m/s2
D. 在0~4 s 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 4 cm
5. 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两质点 M、N 的横坐标分别为 x1=1.5 m 和x2=
2.5 m,t=0 时刻质点 M 的运动方向沿 y 轴的负方向。若从 t=0 时刻开始,经0.25 s 质点N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
A. 该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B. 该列波的周期为 1 s
C. 该列波的波速为 2 m/s
D. 0~1 s 内,质点N 通过的路程等于8 cm
物理第 4页(共 5页)
90
15.234 Th 钍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 234Pa91镤,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
90 91
234Th→234Pa+X,钍的半衰期为 24 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为电子
B.X 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
90 91
C.234Th 的比结合能比 234Pa 的比结合能大
90
A.1 g 钍234Th 经过120 天后还剩0.2 g 钍234T9h0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48 分。
16.(6 分)如图所示为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 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 摆长L 应为线长与摆球半径的和,且在 20 cm 左右
B. 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开有狭缝的橡皮塞夹牢摆线
C. 在铁架台的竖直杆上固定一个标志物,且尽量使标志物靠近摆线
D. 计时起点和终点都应在摆球的最高点,且测不少于 30 次全振动的时间
(2) 某同学正确操作,得到了摆长L 和n 次全振动的时间t,由此可知这个单摆的周期T=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17.(8 分)现有毛玻璃屏 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 和透红光的滤光片 E 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 将白光光源C 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的排列顺序应为C、 、 、 、A。
(2) 将激光束照在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图选项中的 。
(3) 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换用间隙更小的双缝,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将 ;保持
双缝间隙不变,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将 。(均选填“变宽”“变窄” 或
“不变”)
(4) 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定为第1 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 条亮条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 mm,求得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 为 mm。
(5) 已知双缝间距d 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 为0.700 m,由计算式λ= ,求得
所测红光波长为 mm。
物理第 4页(共 5页)
18.(10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90°,∠B=30°。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射 到
AB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C边射出。
(1) 求棱镜的折射率;
(2) 保持AB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BC边上恰好有光线射出。求此时AB边上入射角的正弦。
19.(12 分)一U 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 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 发生气体泄漏; 大气压强p0=75.0 cmHg。环境温度不变。
20.(12 分)如图所示,除右侧壁导热良好外,其余部分均绝热的汽缸水平放置,MN 为汽缸右侧壁。汽缸的总长度为 L=80 cm,一厚度不计的绝热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氮气和氧气分别封闭在左右两侧(活塞不漏气)。在汽缸内距左侧壁 d=30 cm 处设有卡环 A、B,使活塞只能向右滑动,开始时活塞在 AB 右侧紧挨AB,缸内左侧氮气的压强 p1=0.8×105 Pa,右侧氧气的压强 p2=1.0×105 Pa,两边气体和环境的温度均为 t1
=27 ℃,现通过左侧汽缸内的电热丝缓慢加热氮气,使氮气温度缓慢升高,设外界环境温度不变,不计一切摩擦。
(1) 求活塞恰好要离开卡环时氮气的温度;
(2) 继续缓慢加热汽缸内左侧氮气,使氮气温度升高至 227 ℃,求活塞移动的距离。 (1 分)
物理答案第 5页(共 2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