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1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精选练习 考点一、升华与凝华 1.(2017·山西中考)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 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固体粮虫净”是固态物质,过一段时间变小说明变成了气态,物质由 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是升华。故选 B 。 2.(2017·安徽)2012 年 3 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 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答案】D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黑色碳粉为固体,激光照射时,碳粉吸热直接变为气态的碳蒸气,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为升华现象。故选 D。 3.(2019· 无锡模拟)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 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华 汽化 B.凝华 液化 C.凝固 凝华 D.凝固 升华 【答案】D 【解析】选 D。本题考查了对 物态变化的判断。蔬菜中的水在快速冷冻时,水由 液态变为固态,为凝固过程。 在低温环境中,固态的水在低温真空环境中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固和升华,故 选 D。 4.(2018·山东)如图所示是妮妮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 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2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 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粉(3)碘粉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又在棉线上看到碘的晶体(4)先 升华后凝华 【解析】本题考查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探究。本实验用碘粉模拟“人造雪”,因此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碘粉。 应用酒精灯外焰进行 加热,因此应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固定铁圈的位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碘先升华 后凝华。 考点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5.(2017·邢台)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 A.初夏,清晨林中弥漫白雾 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 C.严冬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 D.深秋,玉溪出水口生态公园大道两旁的柿子树上的柿子挂满了白霜 【答案】C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判断。“白雾”“水缸穿裙子”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 热形成的小水珠,A、B 错;严冬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由于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 象,此过程吸热,C 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D 错。 6.(2017·无锡中考)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 车窗的 (  )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3 C.都在车窗玻璃内表面 D.都在车窗玻璃外表面 【答案】A 【解析】选 A。本题考查液化的条件。车窗玻璃表面上的水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开 着空调的公交汽车,车内的温度比车外的温度低,车窗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一些的汽车玻璃, 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外表面;而在冬天 ,车窗外边的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 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 7.(2017·合肥中考)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常会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 【答案】内 凝华 【解析】本题考查凝华现象。“冰花”呈固态,是由气态变化而成的。因此是凝华现象。只有室内较温暖的 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才会发生凝华现象,所以“冰花”应出现在玻璃的内侧,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到较冷的玻璃发生凝华而形成的。 8.(2019·济南模拟)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 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凝华 放出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霜是固体,由于冰箱内温度很低,内部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直接凝华 而结成霜。 9.(2017·无锡中考)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 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 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   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 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吸收 碘的温度 【解析】本题考查升华的条件。由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用酒精灯或沸水加热,故碘在升华和熔化时 需要吸收热量。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的因素可能4 是碘的温度。 10.(2019·河北)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 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 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凝成小冰 晶”(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 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   ,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 【答案】(1)液化 凝华 熔化 (2)液化、凝华  (3)升华  吸收 降低 (4)答案多种。例如,用水后随手关水龙头;刷牙时不开长流水,用杯子装水;洗菜(衣) 水再用来冲厕所等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水蒸气凝成小水滴,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水蒸气凝 成小冰晶,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固态 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5 1.(2017.合肥)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2.(2018•苏州模拟)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 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 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 原因是(  ) 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答案】C 【解析】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固态的金属直接变为了金属蒸汽,这是一种升华现象;蒸汽喷到玻璃 镜头上去,受冷变为固态的金属膜,这是一种凝华现象。所以这层膜镀的产生是先升华后凝华。 3.(2018•黄冈二模)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云腾致雨,露结晨霜--“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上的霜是由露水形成的 B.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蒸气容易凝华形成霜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降落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 【答案】B 【解析】A、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再凝固形成霜,此 选项错误;B、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凝华要放热,只有气温足够低,才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而 雪后要么熔化,要么升华,都是吸热过程.此选项正确;C、冰是水凝固形成的,但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 持不变,所以此时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都是 0℃.此选项错误;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过程放热;6 而化雪过程属于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下雪不冷化雪冷,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4.(浙江.2017)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 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实验现象 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 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 象 【答案】A 【解析】往冰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 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5.(黑龙江.2017)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答案】C 【解析】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向玻璃 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6.(台山市一模•2017)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 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需要热。 【答案】水蒸气;凝华;放 【解析】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即发生升华,升华7 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罐外,形成霜,故是凝华现象,故 答案为:水蒸气;凝华;放。 7.(浙江.2017)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其中②、③是(填“放热”或“吸热”)过 程。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答案】④;放热 【解析】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中吸热;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 冰棒冒“白汽”,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中放热;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 放热;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吸热。 8.(山西.2019)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凝华;液化 【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 固态小颗粒,霜不是由露变化来的,霜和露的前身都是水蒸气,所以“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是错误 的。 9.(河北.2018)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 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 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答案与解析】本题综合物态变化有关知识来进行解答。一支硬梆梆的冰棒刚从冰柜里取出,小明看到的 白花花的“粉”就是霜,它是冰柜中的水蒸气在冰棒上遇冷凝华产生的;一剥去纸,冰棒会冒“烟”,这 里的“烟”实质上是大量小水滴组成的雾,它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把冰棒放在茶 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这实质上是大量小水珠,它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到被冰棒冷却 了的茶杯液化而成。 10.(浙江.2017)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 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实验 1 实验 28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 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 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你认为实验哪个方案更好些,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实验二更好些,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 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 【解析】在实验 1 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也能是碘熔化后,再 汽化形成的,而在实验 2 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 能是升华形成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